商业的迷人之处,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新的事物出来。对新冒头的事物该处何种态度,怎么在复杂的环境里保持判断?
1月30日,在华兴资本2018年新年媒体沟通会上,华兴资本集团创始人兼CEO包凡分享了他对2017年资本市场、区块链以及竞争的看法。
我的焦虑
对创业者来说焦虑是常态,我平时生活习惯不错,积极锻炼,总体来说是一个乐观的人。你要问我今天我在思考的问题,谈不上焦虑,可能就是怎么样来解决我们核心的矛盾。
我觉得当下华兴最主要的矛盾有两个:
第一,企业现在的确大了,在大的过程当中,也有特别强的发展愿望,或者是自身拓展的愿望,这种自身拓展的愿望和我们给这些企业创造的价值之间,是不是完全的吻合,或者说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在为我们的客户创造价值,还是只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盈利而发展,这的确是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这两件事情未必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如果长期这两件事情背离的话,我觉得这个企业一定会出问题的。
第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怎么样能够保证华兴自己独有的文化能够传承下去、保持下去。
这里面有两个维度:
随着企业越来越大,如果说你把企业的中心,包括我们的合伙人说成一种能量的话,这种能量的传递的半径越来越大,但是你怎么能够保证这个能量能够传到最外延呢。
我们也面临着换代的问题,怎么样能够保持创始合伙人这一代人的文化真正传承下去。
竞争的核心还是要自强
2017感觉过得特别快,一转眼就过去了,在我们行业中,的确2017年是一个高歌猛进的一年,新经济的各项指数都创了新高,腾讯和阿里两家公司已经成了中国市值最大的公司,大概在2017年底,全世界20家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公司里面中国的公司差不多占了一半。
前不久我们的一个分析师给我看了一个数据,说AT加上美国的Google、Facebook、亚马逊等,过去5年里面的市值从1万亿美金涨到了25000亿美金,增加了150%。接下来20名市值5年里面增加了60%,再往底下的100名,市值增加了30%。
这个行业的确是一个强者愈强的行业,我觉得互联网的特征也的确是这样。如果我们把这个时间轴拉的足够长的话,我觉得这个行业里面还是有很多机会在里面的,这也是这个行业吸引人的一个地方,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新的事物出来,会改变这个行业的格局。
真正能够做长远的企业,它是在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里面的,我觉得垄断对企业长期发展并不是特别好的一个模式,短期也许是,长期肯定不是的。
垄断的商业模式是不是能够为用户带来价值,是不是能够对社会带来价值,这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事情。
如果这两点的回答是NO,那么我们也认为一个所谓垄断的商业模式长期不具备它的可持续性,因为无论是用户还是政府,可能都会来解决。
你说具体到在中国这么一个新常态里面,我觉得在一段时间里面可能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因为我们觉得这两个企业(腾讯和阿里)很大程度上在互相成就。中国还真谈不上垄断,尤其是这两个企业,现在互相之间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但其实这两个企业过去这5年里实际上是在共同发展的。
本身这个局面挺健康的,无非是说剩下的这些创业公司在这么一个大的局面里面怎么定位自己。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核心还是要自强,合纵连横固然重要,但是核心还是自己要有这个能力,自己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在市场上才有你存在的意义。形势可以很复杂,但是做事其实也很简单。
我说一点我最近的一些思考,近代史上两次金融危机之前都有一段创新的黄金期,从技术创新开始,到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后面再调整,差不多是50、60年的周期。
如果看我们现在这个周期的话,其实可以说真正引领这一波技术革命的不是90年代末的互联网,互联网只是一个表象,其实是80年代真正的IT技术创新,包括芯片,带来了这一波创新。
我现在更多的在考虑在这个大的50、60年的周期里面,我们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我现在还没有答案。
资本市场的三个变化
2017年在私募融资业务上,一个大的趋势是资金不断地朝头部资产聚集,我们在去年做的交易平均金额也相对比较大。中后期私募融资我们去年完成了差不多55个交易,融资金额120亿美金,这里面有摩拜、Grab(东南亚的滴滴)等。
并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去年完成了80亿美金,5个交易,例如京东金融分拆、58速运和Gogovan的合并,猫眼电影和微影时代的合并。在资本市场整体向好的情况下,并购交易出现的不多,大多数企业还是选择自己独立发展。
Alpha专注做早期FA业务,2017年迈上了轨道,同时我们还做了一件事,把逐鹿的技术平台与Alpha的技术平台合并,成立了一个新的专注于服务于早期创投机构的平台——星起。
投资业务,我们完成了华兴新经济基金三期的First closing。国际业务部分,我们去年已经完成了5个海外IPO,主要是在美国。在香港的阅文IPO相当成功,为今年大量的高科技公司去香港上市打开了一个好的开端。
华菁证券是我们2016年底在国内成立的A股证券公司,去年也是在稳步进步。
2018年我们总体的基调是,更加夯实基础、稳步发展。国内大的环境我觉得还是会继续在金融行业里面回归本源,我们也会配合整个国家的发展节奏,在我们所说的领域里面能够更多地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
我们也深深感觉到这个行业里面现在孕育了比较巨大的变化,2017年发生三件事情,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第一,整个IPO发行过程的常态化。
第二,A股去年投资人的结构发生了比较重大的变化,我们认为去年A股是投资人构成机构化的一个元年,可以说投资的过程中越来越机构化,A股去年的表现,像蓝筹股、白马股跑赢大市,跟这个里面投资人的构成也有比较重要的关系,而且2018年随着A股纳入MSCI的指数,可能机构化的过程会持续。
第三,香港的市场在2018年推出了一些新的举措,包括允许同股不同权,包括允许私募科技企业去香港上市,这个可能会对市场带来一定的变化。
区块链没那么玄乎
区块链,我觉得它本身还是一个很牛的技术,但这个技术也没那么悬乎,实际上就是分布式记账的数据库。但是这个技术的确以往没有特别广泛地应用,现在利用这个技术找到了一个应用,就是虚拟货币。通过虚拟货币这件事,让大家看到了这个技术未来可能广泛应用的空间,但是这个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相对来说是比较受限制的。
我觉得可能造成的结果,就是对这种新技术的热情和背后转换的一种投资的热情,聚焦到了今天新技术仅有的一些应用里面,就造成了虚拟货币现在这种繁荣的现象。
但是我们其实更关心地还是这个技术未来在其他领域里面更加广泛地应用,我们也的确认为这个技术会成为相当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如果真的是应用到很多其他领域的话,可能对今天行业的格局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
虚拟货币我认为还是一个风险比较高的投资领域,甚至是投机性比较强的投资领域。今天这个市场是典型的庄家市场,虚拟货币有实际上是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参与这个市场的人大多数都是散户。这种市场往往是具备比较明显的可被操纵的市场特征,还是需要保持警惕。
为什么看好医疗?
去年我们重兵布局的医疗健康领域,为什么看好这个赛道,当然有多重的原因:宏观上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现在随着收入的增加,大家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加强,总体来说我们这方面人均的支出肯定会增加,包括国家在这里面的投入也会继续增加,所以这是一个需求端的机会。
从供给端,应该说这个行业里面这些年发生了很多重大技术上、科学上的突破,我觉得像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精准医疗,实际上都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发展。
我们觉得在这个领域里面所发生的创新是不亚于信息技术里面,只是说这个行业的商业化相对来说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这几年从监管的角度来说,推动医疗健康这个行业发展的(原因),的确有一些相当令人振奋的改革的措施,药监局这几年推出的措施,可以说在行业里面起到了相当正向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创新。
所以,综合大的环境,我觉得肯定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包括未来可能医保的改革方方面面,都会推动这个行业发展。
微观一点的地方,我们在医药健康里面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产品,二是服务。这两块,我觉得都有很大的机会。
产品里面,我觉得可能设备会有机会,但最主要的机会还是在药这一块,所谓生物药的创新,这里面又是一个很重大的机会,因为在以往的化学药里面,行业的格局基本上是国际巨头,或者说游戏规则是国际巨头所制定的,中国在里面要想真正做出一点成绩是比较难的,但是在生物制药方面,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我觉得我们中国的企业在里面的确有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举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点像汽车制造业一样,如果还在以汽油汽车为主的传统的汽车制造业,我觉得我们中国的汽车行业很难赶超国外,因为这里面的技术壁垒或者是沉淀太大了。现在进入电动车的领域,中国的确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因为造车的理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化学药和生物药的关系,你们可以借这个角度来理解。其实从药本身的研发到未来药的制造,方方面面实际上是很不一样的,中国的确有自己的一些机会,所以我们也很看好这里面的机会。
还有一个是这个行业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华人人才,无论是华人的科学家也好,还是药厂里面资深的研发人员也好,这些人也在国家的召唤下,很多已经回到国内,无论是在研究机构里面从职,还是自己加入创业的事业中。所以,这部分人才的回流也为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个行业的发展其实和资本分不开,恰恰中国在风投行业里面,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市场之一,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在这个行业里面,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已经具备了,肯定不只是5年,最起码10年的趋势,甚至更长。
【转载须知】
1、本文为投资人说编辑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依法享有汇编权及注释权;
2、如需转载请留言后台,取得授权后方可转载。禁止二次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