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找到了自己上小学时的古诗背诵篇目,收录了八十首古诗的小白本。那时候学校每年都要求背诵一部分,每年固定的时间,教导处会对每个班的学生进行抽查,如果抽查到的学生背的不好,会影响班主任的绩效,所以每年到了那临近抽查的岁月,班主任也是下了狠心,早上让我们来的早,到晚上背的不熟练不让正点回家。
因为有一部分不是课本教材上的内容,老师也不教,全让我们死记硬背,背不会的都不让回家,让人好是痛苦,所以那时对背诗真的是没有一点好感,完全都是恐怖。
刚参加工作一两年的时候,沉迷河南博物院,那时每到周末只要有时间都会去看看文物,院里每到周末都会有历史文化方面的专题讲座,我也常常去听,有一期的讲座刚好是讲传统诗词的吟诵,从那次我才知道了中国的诗文是有节奏,有旋律的,是可以唱出来的,那才是诗的灵魂,但从小背了那么多,也没一个老师教过。这次讲座算是给我种了个种子,从此以后心心念念。
多年后又看了徐健顺老师的普通话吟诵教材,对诗文,对吟诵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真的是若不吟诵,不足以知古人的真精神啊。我也感叹我们华夏的文化真的是断代太久了,现代人已经难窥全貌了,我们已经没有那片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