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之光----广州
广州----南府之国,百越之地。近代英雄城、花城、羊城。现代文明之都、时尚之都。
今年夏天我第三次造访广州,不同于前两次的擦肩而过这次我终于有短暂的时间去了解广州。南府之国,温润之都,鲜花百盛,榕树成林。当我站在广州这片土壤上的一刻我从感官、视觉、嗅觉上有了这些体验。广州的每一处都泛着绿意,透着生机。在广州的城市中心最不可忽视的是它高耸的大厦,便捷的交通,先进的文明。广州的天气很好,天空也是难得的澄澈。
绿色城市
也许因为广州湿热的季风气候,这里的一年四季绿意盎然。不仅是广州市民们个人的庭院,在广州的车站,马路,人行街道,甚至于天桥都栽种着各色各样的植物,或树或藤,或花或草。奇怪的是植物这样多,地上却不见枯枝败叶,不见满目萧条。广州最常见的树便是榕树了。在广州的公园里大街上栽种着成排成列的榕树,那连片的虬须榕丝倒挂悬垂在空中似裁剪不平的帘幕丝绦在风中轻轻摇洩。江边街道两旁的榕树枝枝相交融直至路的尽头站在树下的我们像是走在绿色的长廊里又像穿过绿色的隧道。人们都说木棉树是广州的市树我却觉得榕树才是。
广州的马路常见水渗入地面的水阴,也许因为这样路边植物叶片上少了尘埃的染饰显得倒鲜亮些,城市看起来也干净整洁了不少。我每天早上看到这样的路面总不免想要深吸一口气,就像品尝到雨过天晴后的那种清新。
先进文明之都
我趁着在广州打暑假工之便得空便往广州的各个景点跑。不得不说广州的地下交通的便利。广州的地铁基本遍及了广州的城郊内外,四通八达。最让人惊讶叹服的是广州地下铁有的被开发为地下大型商城,这在上海也是没见过的,我们不得不佩服商家争地利之便的商业头脑,以及广州城地下铁的发达。广州地铁可直通广州图书馆地下层也是让我惊讶不已的。从地铁口出来就到达了广州市图书馆负一层,也是图书馆的博物展览馆。
广州图书馆是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造型奇特科技含量高。广州图书馆从外形看像一本半开半合的书,又像一个四棱柱,内侧墙体通体采用钢化玻璃,阳光可从四周直射进来。它的高大先进之处还体现在它借书还书的管理上。广州图书馆借书还书皆采用自动化的机器管理模式。读者可用身份证直接借阅书籍,且所借书籍数目不限只需在规定时间将书还回本书馆或广州其他分馆即可。借书还书皆是通过机器扫描,程序简单快捷。
从广州图书馆出来便是花城广场,这便是常出现在电视机上的焦点地带。抬头便可见广州的著名的地标性建筑---广州广播电视塔—小蛮腰。我去的时候正值傍晚,暮色刚刚褪去,四周华灯初上。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大概都是来这欣赏小蛮腰绚烂夺目的光彩的吧。小蛮腰底端就是那年亚运会的会场,少了运动员和拉拉队那会场看上去倒有些落寞冷寂起来了。图书馆左侧就是那通体暗红有如鲁班积木的广州博物馆,因为不是开馆时间不能进去看看倒是有些遗憾了。而右侧则是广州著名的广播双子塔,它的斜右方却是广州的歌舞大剧院。广州著名的建筑基本在这一带。我不曾想到从图书馆出来会给我这么大的惊喜,直叫人震撼。
文化之都
广州在古代一直被视为偏远落后的南蛮之地,而我们对广州文化的了解也是从近代才开始。广州的文化印记也大多由近代烙下。也因此广州的革命文化繁盛。像黄埔军校、秀全公园、中山公园等。所以才称之为英雄城吧。广州外邦文化最浓郁的地方大概就在北京路了。我乘地铁到达北京路,最吸引我的不是那的大商场也不是那的奇葩饮食而是那的建筑和街道。那里依然存在着不少完整的外邦建筑,尤其是英式建筑。也有不少商店保持着上世纪的商铺模样,也还保有骑楼。置身当中的街道我总有来到上海外滩的感觉,“浦江商会”“斧头班”几个字眼一直盘旋在我的脑际。广州的民俗文化也是有的,但我在那接触到的印象最为深刻是它的粤剧和灰雕。灰雕在现在已不多见,而在古代那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建筑雕饰。我这些文化我也不过是在参观广州民俗博物馆后才了解到的。
时尚之都
借堂姐的光我得以参观广州花都的石头记。石头记周围是广州重要的珠宝加工厂。石头记也可以说是珠宝展览会所,里面的各色珠宝异彩纷呈。除了展出成型珠宝外还展出未经打磨的珠宝原石。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可见广州奢华时尚之风。广州不仅是全国的珠宝供应地,也是服饰供应地。广州轻工业发达尤其是轻纺业。广州的白马天马就是其有名的服装商城。在广州之行将要结束之前我们前去逛了一逛。果然是服装商城,里面各色服饰是以类分售,无论价格按堆摆放。所以在服装领域广州始终站在全国的潮流前线。
广州处沿海接内地,大开大合,是各种文化交流集汇之地,肯定还有很多我未触及到的,只能留待下次有机会再看了。
15中文/ 温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