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喜欢读蒲松龄先生写的《聊斋》了。每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里才能产生片刻安宁,仿佛看到了两百多年前先生写这本书时的心境和环境。我从心底里知道,我喜欢这本书。
是的,没有错。
也许很小的时候不敢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里面充满了山精妖怪、魑魅魍魉,对与一个小孩子而言,的确很可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体会到了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尤其是在见识了人性的深邃之后,我越发的喜欢那些不善伪装、真正凶恶的鬼怪山精,因为它们坏的纯粹,坏的光明磊落,坏的让人有所防备,而不像人性,这个你是永远无法参透的。
这就是我想讨论的内容,人类作为万物生灵之长,为何会具有如此复杂不堪的一面呢。后来我突然才明白了,原来我被人类披着的外衣以及他们会说话给迷惑了。人类,说到底也就是动物,属于灵长类动物,属于真正的兽。
兽性和人性是并存于每一个人类个体内心的,随着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人们对于这两种性格的压制,从而展现了复杂的人类。我们假设一下,将人性和兽性之间画一条中间线,当一个人努力压制自己的兽性的时候,这话时候他内心的人性就会占据较大的比例,此时他就表现的像个所谓的好人,对自己的兽性压制的越厉害,这个人的人性比例也就越多,当然这个人也就是个越来越好的人,如果他能够压制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么人们会评价,这是个好人啊。
相反,如果一个人压制不了自己的兽性,那这个人内心的兽性比例会越来越大,人性得分光芒会逐渐从他内心消失,这个所谓的人就会逐渐变成一支真正的野兽,尽管他还披着一张人皮。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有多少是人,又有多少是兽呢。
我的答案是,人间皆是兽。
只是很多人压制兽性很久很久了,直到他忘了自己内心仍有兽性的存在。忘记,不代表不存在,在某些时候,只要一点诱惑,兽性就会被引诱出来,如果彼时彼刻没有压制的话,这个人将会慢慢的变成野兽。
压制兽性的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一方面是内心的自我压制即所谓的良心,另一方面则更多的是来自外部的规则,从小时候家长的教育到学校老师的教育,从家规到校规,从方方面面的纪律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数不清的规则和规矩充斥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让人们意识到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不可以做,可以做的事情,做了,可能没有奖励,但是不可以做的事情,做了,就一定会有惩罚,从小到大的惩罚,甚至是直接剥夺生命的惩罚。比如,最常见的,犯罪为什么会被惩罚,就是这个原因。但是有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规则的约束或者触犯规则却没有受到惩罚,最终这个人绝对会变成野兽,害人害己,比如臭名昭著的孙某果案即是如此。
那么,引发兽性的是什么呢,两个字,欲望,来自动物本性的欲望,就算一个人压制自己的兽性到极限,可是到特别的环境之下,诱发兽性只需要一念之间,比如,一个从小接受良好教育,一直是优秀的人,待人有礼,文质彬彬,家庭和睦,真诚善良的某官员,谁会想到在一个没有人的密室里面会藏着数以亿计的贪污赃款呢,又有谁会想到在某个大城市的高档小区内会藏着他心心念念的情人呢。召唤兽性,无外乎功名利禄,无外乎酒色财气而已。
由此,我突然想到一位老师说过的话,他说,这人哪,之所以为人,之所以为万物之长,就是因为人脱离了动物的本能,脱离了动物追求温饱,满足肉欲的本能,而开始过渡到本领的阶段。因为人是有思想的,有创造力的,是拥有智慧的动物,所以绝不应该只是一味地甚至是穷尽毕生只去追求动物本能的肉欲,否则,何以为人,不过是披着人皮的兽而已。人,贵在有思维,有理想,有价值,如果没有,可以说枉为人啊。那么由此看来,那些一位追求利益的资本家、小鲜肉、大网红该情何以堪啊。历史之上,百年之后谁会记得这些跳梁小丑,即使是当下,又有几人,注意我是说几“人”会将他们当做人,而不是玩具或者玩物呢,屈指可数!
我看这人世间的人,只不过是披着人皮的兽罢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唯望众生都能够压制兽性,绽放人性。
如果不能,也希望尽量不要太过释放兽性,兽性一出,再难为人。所谓人性之深、人性之暗、人性之恶,千万不要去窥探,如此,才能活在真善美的世界啊。
我喜欢读《聊斋》,山精鬼怪亦有人性;我不愿窥视人间,芸芸众生复杂纷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