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一块衣裳为笔,研墨江河,以青石阶为桌。恣肆做书客,撇捺连钩折,字留一刻。
中华文明,巨浪滔天。上涌天幕,下遮四野。在这滚滚浪涛中。有一股浪,经久不绝,一脉隽承,这便是世间仅有的绝艺——中华书法。
书分有五艺:楷、隶、篆、草、行。这五种书法,宛如五种老酒,各有各的滋味。楷书是天地人间,立身中正。横作铜肩担四海,纵为铁脊成千古。是以性灵通大道,黑白造化自此成。纵横有法,侧掠有度。水墨可通灵,人间存正道。隶书是春蚕昂头,秋燕挑尾。笔下风波皆是隶。似游历人间,平白生出些灵犀,相逢万物也成隶。草书为老天身作砚,琢磨冷月一片。提来春风试作笔,抖落月色无边。倏忽山海一眨眼,换足几回人间。为了新鲜事。衣风着月去化缘。篆书笔法,庄严园转,纤长遒劲,譬如上殿居中以致天下,行中庸之道以驭万民。不愧为大人之书。行书笔法,以笔为剑,看遍人间。那时明月在河,星垂林野阔。行静之间,黑白两色。悬腕触笔,风骨洒落。
初始写字,便知道了,这撇捺之间的乐趣。宛若一位武林高手,展开轻功,在白纸之间纵横跳跃,自由挥洒。腕底指尖,最是神妙的法决,只在一离一合之间。性冲和者,自有功业,善养云气谓之前。居中正者,不谋权变,历久弥坚谓之严。我所学为楷书,最是集大成而化一的书法,略略谈之,博一笑尔。
张旭之草书,似狂风阵阵,一气呵成。
米芾之行书,似游历山河,颠意率心。
杨沂之篆书,似宫殿万里,端庄森严。
李潮之隶书,似千鸟翔天,灵动隽秀。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书法一绝,可惜己失散,今看摹本,仍有当时之韵。
“浪”字,不拘一格,似要破纸而出,直飞天外。如沾酒香作墨,酣醺而书。“氵”两点相接,余韵未了,借这余韵,添之率意,一笔而起,是狂浪滔天。又尽皆落下,余波化成一点,正是“良”起首式。以这滔天之力,下落之猛,水劲不减反增,直转四野八荒。水意未却,又在末笔汇一,若飞流瀑布、落天银河。一捺到底,又添三波。
“形”字端庄优雅,去列白,抛双红,丈天地,方圆生,无芫无芷芳自成。让人难以相信,此字与“浪”字为同一人所写,字似端坐于椅,双脚齐高,撇捺齐平。头微翘,似观天之形,三撇有顾盼之仪,聚而不密、疏而不散,我惊呼:“好字形。”
“取”字乏气势,输端庄。却胜“巧”字。手法轻灵,如燕穿杨柳、春风拂面,任意而为。不拘于格,不束于己见。笔由手挥,手由心发。似双蝶舞花,高低不定,横有三折,竖倚于横。仿佛少年女子,活泼可爱,清灵俊秀。
“之”字集大成归一,气势恢宏,端庄内敛,兼有灵动。横似断未断,实则笔意相连。首次二笔,若水花溅于空中,灵劲可爱,但折射出万千景象,却又磅礴恢宏。身初看取“巧”字,但撇若阳光照世,人间无暗,气势兼具,不乏灵动。横半倚半躺,似笨拙。但细细看来,有一代宗师的气势,三点居于横线,若人立地、鹅浮水。世人皆称,王羲之的“之”字形取于鹅。今观之,果是不假。人道,诗中有画。谁曾料?字中亦有画。
楷书似清正之官,时运高低心不动,世情前后意雍容,暗蕴高绝衍神圣,明存天然及凡庸,浩气雄火颜骨铸,沉润清韵柳筋融,欧氏夷峻炼其态,赵家标格遗某风,十二雄妙贯平生,八方流波立当中,诸天水墨罗心胸,四面龙蛇归大同,上下俱一览,万古真意出其宗。
楷书取篆之端庄,隶之周正,行之率意,草之豪放。自成一家,书中之宗,绝非虚传。我中华少年。自当传承中华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以梦想为笔,在青春之纸上,写出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书法之光,永不沉没
善书之人。定有大局之观,不因一竖而喜,不因一横而悲。他们心目清明,胸有丘壑。眼纵全纸,绝非一字。谋全局,布大计。不因小失大,不喜怒随景。纵泰山崩于前也面不改色,他们是真正的为自己而活着。
善书之人。气定神闲,修养极好。楷书的风致,篆书的端庄,隶书的优雅,行书的颠逸,草书的锐气。早磨平了他们的心性,注入了新的灵魂。所以,才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大局之观与淡定之观,正是我辈青年所乏之物。他们见难则逃,遇险则慌,不忍小而乱大谋。终究难成大器。为何?手笔翻飞之时,既可看出。字不稳则心不静,心不静则气不定,气不定则神不宁,神既不宁,何以成也?
我们不应如此,应发奋图强,踏浪前行,扬帆起航,逐梦而飞。敢向天地问锋芒,披荆斩棘谁能挡,不负年少。追梦而行。如今的我们,要传承中华书法的精神,继续前行,不畏艰险。我们青春正年少,如初生红日,赤浪万里。如伏河出海,一泻汪洋。如潜龙腾跃,鳞爪飞扬。如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少年应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何惧前方千层浪,今朝唯我少年郎。
我们不应仅仅铭记那过去的辉煌,我们还要传承它们的精神,传承它们那结构之美,布局之雅。唯有铭记过去,传承意志,才能铸造未来,再创辉煌。其责任全在我们少年肩上,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新时代给予了我们这个机会,又正当年少,我们应该不负机会,以纸为马,以笔为剑,勇往直前,再创辉煌。
黑白之间,多少英雄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