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听了一段相声广播,才知道原来古人创造的杆秤,几乎每一个小细节都有深刻含义。古人视杆秤为公平、公正的象征,在制作工艺上就用了多种有形的暗示来表达这一观念,不得不说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而且这样的文化,有一点“迷信”的色彩,更多的是考验“人心和人性”。
古代的秤是一斤十六两,秤杆上有十六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一两,每一两都用一颗星来表示,叫作“秤星”。秤星的颜色必须是白色或黄色,不可用黑色,表示用秤做生意的人,心地要纯洁,不能昧着良心(黑心)。
相传,秤杆上刻的秤星是根据天上的星宿演化而来的,前六颗代表南斗六星,象征四方和上下;再往后数七颗则代表北斗七星,象征用秤者立于天地间,心要中立,要像北斗七星指示方向一样公正不偏颇。秤杆的尾端是福、禄、寿三星,用来告诫生意人要诚实信用、不欺骗,否则,少一两无福,短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另外,秤杆上的第一颗星又叫做“定盘星”,其位置是秤锤与秤钩成平衡时秤锤的悬点。
做杆秤的关键是能选准定盘星,只要确定好定盘星,就是一把好秤。因此,人们往往把定盘星用来比喻事物的准绳。秤杆上的十六颗星,其作用不只是衡量物重,更是用来度量人心。无论是做秤、用秤的人,都要公正、公平、公道。因此,杆秤秤的不仅是良心,还秤出人的诚信、正义。
记得小时候看《宰相刘罗锅》,特别喜欢它的主题曲,片头曲《清官谣》的歌词是这样写的: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挑江山咿而咿而呦,你就那是定盘的星。什么是功,什么是名,什么是奸,什么是忠,嘻笑怒骂路不平背弯人不弓。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称砣是老百姓,秤杆子呦挑江山,你就是那定盘的星”。
古人喜欢寄情于物,不仅表现在诗词歌赋上,就连这日常生活中的杆秤都如此充满韵味,象征性的意义就是要告诫人们,三尺天地有神明,最重要的不是人都在的时候你怎么做,而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时候你会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