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段老师公益讲座收获:
一、接到电话咨询时,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安全设置:
1)保密承诺,给求助者安全感。
2)引导助者在独立安全的空间、坐躺均可,腾出双手,准备好水杯和纸巾。
3)咨询师把家人安置好,保证咨询过程不受打扰。。
2、倾听注意事项:
1)不轻视,不评判、尊重、接纳。
2)不干扰、打断、转移求助者话题,让情绪表达。
3)不做对错、道德评判,把焦点放在引导求助者到更好的未来计划上。
4)倾听时,不急于下结论、做总结,要听完后再确认。
5)保持电话交谈过程的完整性,遇有特殊情况,须向求助者说明。
3、感性回应(共情):
1)感知对方的情绪体验,给与理解。
2)五个肯定。
3)打开感官,与求助者有表情、目光等对接。
4)共情有度,因人因时因度而异,注意调整。
5)重视反馈信息,提醒对方说能说的。
4、尊重:
1)无条件尊重求助者的现状、价值观、人格、权益。
2)尊重对方的消极面和缺点。
3)尊重对方的选择,提供更多选择,并相信其自愈能力。
4)接受来访者拒绝危机干预。
5)尊重所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防御。
二、丽晓老师个案演示收获:
丽晓老师先进行状态调控,让求助者呼吸放松。然后黄金三问,给焦虑打分,7-8分。
焦虑来自过去的两个体验,1)2003年非典时身穿防护服的不适联想到现在的疫情,2)想到20年前火灾现场的画面,心里悲伤,闷堵。
根据求助者的要求,先处理2)。老师用改变经验元素法,让求助者与火灾中失去的那些生命,以及自己当时的悲伤对话,让悲伤释放,让那些生命从身体里飞走。对从生命中学到的心怀感恩,相互祝福,让画面模糊,消失。
然后老师对1)做了处理,虽然防护服穿着不适,但意义非凡:它是生命的保障,给医生带来安全。充分挖掘其正面意义,并表达对防护服的感谢和敬意。同时对当时身穿防护服的自己给与积极的肯定,没有当初的自己就没有现在的自己,要感谢自己,爱自己。 最后求助者的焦虑下降到2-3分。
看丽晓老师做个案,就像是在欣赏一门艺术,老师使用技术于无形,犹如庖丁解牛那般娴熟,这种示范给到大家的是丰盛的干货。
三、德勇老师分享收获:
三定化焦虑
1、定心:考前减压增力“三步法”
1)清晰目标,压力评估;
2)尝试接受,最差结果;
3)充分准备,点亮未来。
2、定位:三级目标定位法
1)压力评估,动力打分——现在成绩
2)尝试接受,最差结果——保底学校
3)充分准备,备考有方—— 冲刺学校
3、定力:亲子合力1+1>2
孩子的状态由父母的关系决定,关系大于教育,树根决定果实。
德勇老师对化解焦虑的三定途径,做了细致透彻的阐述和讲解,将会有力的帮助到疫情中的家长和学生们,我们也从中深受启发,学习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