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眼探空、墨子传信、再到天宫空间站顺利建成,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能体现出科技这个第一动力的重要性。“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总书记的嘱托殷殷,期许深深,发出了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动员令。今天,中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成长阶段,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在逆风逆水的环境中“顶风向前”。
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情怀。爱国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怀与担当,更是自古以来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一份深切责任。我们要主动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将爱国心、爱国情,激荡成共鸣,凝聚成洪流。我们熟悉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故事,也了解屠呦呦、陈薇等当代科学家科研报国的动人历程,家国情怀、矢志报国都是其中最深沉的底色、最动人的光彩。
培养“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挺进新时代的一张通行证,更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灵魂。学习科学家们敢于争先的创新精神,摒弃一成不变的“惯性”思维,不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关键内核。勇于探索,必须钻研不息、突破不止。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基础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明显。关键时期,要有关键作为。我们要勇于做栽树人,加快实现更多突破。
温养“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的传承精神。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从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手中接过的“接力棒”,再由黄大年、黄旭华、林俊德等科学家手中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更是要接续精神内核,坚守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以一颗赤诚的心、一腔沸腾的血,在科研之路的艰辛探索中交出了震撼人心的答卷,担负时代使命、扛起责任担当、仰望星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再攀科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