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四世同堂》读书札记:缩小版的国与放大的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吴迪

《四世同堂》的第一册仍没有看完;但是有很多情感是我可以清晰地体会到的,而前面描述的这些,我觉得有两大特点:一是缩小的国,而是放大的家。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以八年抗战中的北平为背景。说是可以这样说的——但它的背景却也是整个中华。在一个小小的胡同里有几户人家。他们聚在一起,相在日常生活里互成为邻居,在国难面前又形成了两派对立的人。

为什么说它的背景是整个中华呢:它反映的是国内的多类人,贫富贵贱、各种形象、各种性格。这里也聚集了抗战前国人的态度。惶恐者有之,苟安者有之,反抗者有之,被迫成为敌人压制自己祖国的工具者有之,为了地位与金钱丧尽天良立即卖国者有之。有美与善也有丑与恶,这样一个北平的小角落,给予读者的真实之感很接地气、有着质朴的北平味——虽然里面似乎有太多“洋”东西。

另外是放大的家,在我的理解中,这本书的一个主旨所在。此书名为“四世同堂”,反映的主要是一个家族的情况,表现的也是国人对于“家”与“亲人”的理想——和爱。和乐美满的家庭向来是国人期盼所在,若是能够四世同堂——那就更好不过了;何谓天伦之乐啊!美妙!国人爱家是中华的文化,是只有我们才能真真切切体会到的情感。但是同时,“家”又成为了阻碍青年反抗的脚步的绊脚石。他们爱家,身后有着大群的男女老少,他们不能走——就如瑞宣,他的心里有恨和愤怒,有抗争的意识,却也有家的牵绊。这是如何的可惜呢;他无法抛却他的一大家子人不管。这里我想起的是林觉民的《与妻书》。正是因为有那些能放下他们的小家而献身于大家的青年,才有我们现在的国家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要问文坛最会说情话的人是谁,娇娇首推王小波,她觉得有一句话特别戳心窝:一想起你,我的丑脸就泛起微笑。 冲着她的“戳...
    大哥小记阅读 3,325评论 2 3
  • 2017年8月25日(连续第193天总结) 今日目标完成情况: 1:案例 100% 2:抄写概念5遍 0% 3...
    我来学而时习之阅读 1,462评论 0 0
  • # 以下选项会被MySQL客户端应用读取。 #注意只有MySQL附带的客户端应用程序保证可以读取这段内容。 #如果...
    think_lonely阅读 3,38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