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2——21日,我有幸参加“国培计划(2015)”专职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在10天的培训中,专家们从“哲学智慧与人生修养”、“团队文化心理建设与素质拓展”、“论教育中的惩罚”、“研究型教师成长路径”、“教学兴趣点的设置研究”等多个角度授课,使学员们受益匪浅。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1.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准确的惩罚是保证教育活动有序有效进行的必要手段。但在现实生活中,政府、社会、家长甚至有些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惩罚的片面理解,导致许多教师不愿意承担责任,进而不愿意实施教育惩罚,一些教育工作者不断地降低自己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地对社会、家长、学生让步,甚至在某些方面丧失了自己的原则。
2.惩罚是帮助学生适时有效地完成社会化的必要手段。一孩子进入高中后出现严重的障碍(课想上就上,不想上就走,出现过割腕自杀现象),与老师、与同学关系紧张。曾经与家长交流,家长的话对我的触动极大。这个家长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与家长斗争的过程,在这漫长的斗争过程中,孩子赢了是正常的,如果孩子输给家长,则孩子将输掉一辈子。中学时期的孩子正好是人生观、价值观(切不谈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与同学、家长、班集体、朋友、老师的相处问题,他们面临着学习、交友等困难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他们有时候迎难而上,有时候避而远之,有时候会通过破坏性、对抗性的行为来对待。一些同学因成绩好(一俊遮百丑)而掩盖了错误、掩盖了缺点、掩盖了人格缺陷,成绩好也成为他们蔑视同伴、侮辱别人、威胁家长、老师和班主任的法宝。面对学生的种种问题,实施适当的惩罚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惩罚帮助孩子实现健康的社会性的发展。如果老师、家长和孩子的交往中不断地降低我们的标准和要求,一点点地让步,最终我们会丧失我们自己的原则。
3.把握惩戒的原则。家长和老师经常性地把自己化作正义的化身,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高兴或不高兴(愤怒)作为使用惩罚的理由,这种惩罚不仅违背使用的正义性原则,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让孩子关心规矩、规则,认识到破规矩即破界,不能让孩子学会察言观色(家长、老师),否则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都是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