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因为读书有感而笔记,因为分享也是学习而传播——利己、利他而利众,以小我的自律而唤起大我的自省,就是一种独有的幸福。
正文
我们身边存在这样一群人:遇到稍微不顺心的事情就彻夜难眠,觉得这件事会毁掉一切——他们就是悲观的人;悲观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导致抑郁症。
可能大家也发现了,抑郁症这个词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频率越来越高。
据研究发现:近几年的严重抑郁症患者人数多了10倍,并且比上一代人的发病率早了10年。
那怎么才能避免自己深陷悲观情绪中呢?
马丁·塞利格曼【美】是认知心理疗法的创始人,出版过多本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书籍,他研发的“ABC”模式让不少人改变了自己悲观的生活态度,过上幸福的生活。
本文将从悲观者和乐观者的自我画像有哪些区别?乐观的人具有哪些优势和如何从悲观思维转变成乐观思维这三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掌握乐观思维的方法。
【一】悲观者和乐观者有哪些区别?
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对世界的认识却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思考习惯,带来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被马丁·塞利格曼【美】总结为:悲观者和乐观者的人生态度。
比如:一个鞋厂老板派两个业务员去一个小岛上考察商机。
业务员A回来说:“这个小岛上的人连鞋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把鞋卖出去?”业务员B回来说:“这个小岛上的人从来没有穿过鞋,处处都是商机。”
为什么他们看到同样一件事情,判断却截然不同呢?
其实这是因为两人的思维模式不一样。
就拿故事中的A和B来说:同样面对岛上的人不穿鞋的问题,却有着相反的看法。
故事中的A会把所有的失败都归因于自己;陷入深深的自责,意志消沉,把小小的障碍放大成不可逾越的高山——这种就是我们常见的悲观的人;
而B在遇到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坏事只是暂时的,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种,不仅仅是自己的错,还有可能是环境、运气或者其他的原因所致;即使多次遇到挫折,也能很快恢复精神——这种人就是我们常说的乐观的人。
【二】乐观的人具有哪些优势?
乐观者和悲观者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是通常来说,都是乐观者处理的结果更好,乐观思维对他们在事业、学习,以及健康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一,乐观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抑郁;
有时候我们会不想上班、不想上课,对曾经喜欢的事情也提不起兴趣,变得很懒散、被动、无精打采——其实偶尔有这种想法很正常;但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会使我们患上抑郁症,会让我们情绪低落、易怒、甚至会自杀。
面对这种负面情绪,马丁·塞利格曼【美】认为:使用认知疗法,可以有效抑制抑郁症的发作。
认知疗法:就是通过与自己进行乐观性的对话,努力改变悲观思维,对抗自己的负面情绪。
比如:美国家喻户晓的摩西奶奶,76岁因关节炎放弃刺绣,整日无所事事,不知道如何打发日子;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心态,摩西奶奶对自己说:“我不认为自己老了,什么也做不了,不认为这么晚还拿起画笔追求自己的梦想是丢人的事。”
于是76岁的摩西奶奶,开始专注作画。
经过几年时间练习,80岁的她画出了不少好的作品,甚至在纽约举办个人画展;90岁时,她的作品畅销欧美。
第二,乐观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正视挫折;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个人能否成功,一方面是取决于个人能力,另一个方面在于能否坚持。
一开始,个人能力和坚持的程度,在我们成功的路上都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但时间一久,我们受到的挫折越来越多,坚持就显得更加重要。
比如:有数据监控了保险公司的1129名业务员表现,第一年乐观者和悲观者的销售业绩差距仅仅只有8%,但是到了第二年差距变为了31%,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乐观的业务员成绩更好。
因此,乐观思维对我们的事业也有正面影响。
第三,乐观思维可以改善健康状况。
很多人都认为健康受体质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后天的运动、饮食等生活习惯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却忽略了乐观思维对健康带来的积极作用。
比如,哈佛大学学者在2020年欧洲呼吸国际大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乐观思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这项研究在八年中对7万名女性进行调查,发现具有乐观思维的女性死于心脏病、癌症、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分别降低了38%、16%、38%。
总的来说,具有乐观思维的女性患任何一种疾病的可能性都降低近30%。
【三】如何把悲观思维变成乐观思维?
在悲观者的眼中,悲观是根深蒂固的一种处世思维,很难改变。
事实上,通过学习“ABC”模式,就可以摆脱悲观思维,以及伴随悲观而来的抑郁症,让他们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一)认识“ABC”模式
“ABC”模式:就是当我们遇见不好的事件(adversity),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不断的思考它,这些思考就会形成想法(Belief),并悄无声息的变成习惯,来干预我们今后的行为,形成后果(consequence)——而事件、想法、后果的单词首字母组合起来,正好是“ABC”,因此取名为“ABC”模式(它是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美】开发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
我们举个例来详细说明。
比如:我们已经坚持了两个星期的减肥计划;有天晚上和同事一起出去吃饭,实在抵制不住薯条和鸡翅的诱惑,便敞开胃口大吃特吃来犒劳自己。
回家后觉得自己是个意志软弱的人,拒绝不了美食的诱惑,觉得自己很没用,于是破罐子破摔,直接把家里的零食都吃了,彻底破坏了自己的减肥计划。
在这个案例中,A(事件)是违背了自己的减肥计划,B(想法)是觉得自己很软弱,自暴自弃,C(后果)是彻底放弃了自己的减肥计划,开始暴饮暴食。
友情提示:通过ABC模式的分析,就能发现这是悲观者经典的心理活动(一点小小的错误让我们不断的自责,放纵自己一步一步的破坏自己的减肥计划)。
(二)学会用反驳转移注意力
通过刚才“ABC”模式分析,我们会发现:悲观是从B(想法)这部分开始影响我们的。
阿尔伯特·艾利斯【美】认为:让人们停止悲观思维,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反驳,干预B(想法)部分,有效转移我们的注意力,驳回自己的负面情绪,让自己变得积极乐观起来。
我们再来回想一下上面减肥的这个例子,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说:“只是一个晚上多吃一点并不能代表我意志薄弱,我已经坚持了两个星期,我已经很坚强了,但是不应该再破坏自己的减肥计划了。”
以此反驳自己悲观的想法,及时止损,并且通过音乐、泡澡放松等方式,让自己重新乐观起来。
结语
万事无绝对,相对论解释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一件事情,有人认同就会有人反对——从情绪的角度来看,我们将人分为悲观者和乐观者:悲观者会把所有的失败都归因于自己,陷入深深的自责,意志消沉;而乐观者会认为所有的坏事都是暂时的,每次遇到挫折都会很快的恢复。
乐观的人具有乐观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抑郁、正视挫折、改善健康状况;想要把悲观思维变成乐观思维,我们可以运用“ABC”模式, 摆脱悲观思维,最关键的两步是认识“ABC”模式,学会通过反驳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是一本彻底改变悲观人生的幸福指南,通过教导大家如何掌握乐观的方法,帮你摆脱悲观思维,改善健康状况,收获幸福人生——希望每一位读过本文的人,都可以顺利掌握“ABC”模式,摆脱悲观的思维,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收获幸福人生。
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只要有意识地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就能使自己从悲观思维中脱身而出;人生不过三万天,向左还是向右都不如坚定向前,只要你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