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7月份,我在经过了三年严格的普师培训后从洛阳三师毕业,回到了我的家乡。离开了生活了三年的洛宁,告别了相处三年的老师和同学,回程的路途中既有对家乡亲人的热切向往,但更多的是对三年师范生活的不舍之情。
回来后不久就被组织上分配三屯乡东保小学任教,怀揣着青春的梦想和激情,我背起行囊来到了人生工作的第一站,踏上了心中那个神圣的三尺讲台。学生开学的前一天,我来到东保小学学办理好相关手续,进入校园后,所有的一切在我眼中都是惊喜的,新奇的,我上班啦!我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国家干部!虽说毕业前我已经在县城的小学里面实习过一个月,但当我真正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时候,还是有些骄傲和自豪感。从现在开始,我是一名真正的老师啦!
这所学校的教学楼是新盖的两层楼房,在当地算得上是好房子了,比村子里面好多住户的房屋看着都要漂亮好看许多。教学楼的后面是一排土瓦房,约有六七间,在学校住宿的老师们每人一间约十几平方米,紧挨着还有一间是储藏室,一间是学校的总务处。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我就先简单铺好床整理东西,打扫了一下泥土地面,然后询问接待人学校的自来水管在哪里,人家笑了笑说你真是城里的人哟,这个村里都还没有安装自来水,生活用水都得从校园里的水井里面取用。这时一个同事主动帮忙给我提了一桶水,我这才知道,教学楼的前方有一口井,旁边放了一根好几米长的粗麻绳,绳子的末端有一个铁钩子,需要取水的时候使用钩子系牢水桶把儿,然后把桶缓缓放入井中晃动几下,待水浸满了,再慢慢地用力捞上来。这些在当地人看着都简单的事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大难题,一是把桶放下后水只进了一点不会满,再有就是水满了我也捞不上来。
人生第一次我感觉到了自己的笨拙、自己的无能、自己的无助。在县城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使用自来水了,1990年去师范念书的时候学校也有自来水。不知该如何的我绞尽脑汁、费劲心力才打了约四分之一桶水。庆幸的是,第二天我的救星出现了,她就是我的邻居——巧灵,和她的名字一样聪慧灵敏。她是本地人,个子高高的瘦瘦的,说话爽快,做事麻利,同时她也是我参加工作后遇到的第一个良师益友。熟悉了之后我俩搭伙做饭、休息、玩耍、学习、上课、逛街……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最充实的青春时光。和在她一起的日子里,我啥也不用操心,啥活她都会干,她明白好多道理,还教会了我许多生活中的常识和教学上的遇到的种种难题,谢谢她!
来这所学校报到后的第二天开始正式上班,分给我的第一个工作是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拿到课本后我连夜看书做题,钻研教材书写教案,备、讲、批、复、考一路进行着,干起工作来倒也是得心应手,晚上经常和同事一块使用铁笔蜡纸刻好试卷,然后用油墨推着印发试卷让孩子们多加练习。经常带着孩子去参加乡镇统一组织的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得到了学校的嘉奖。我的班级里有三十多名学生,都是东保村里面的孩子,好多还都是当地的回民。
那时候每月的工资是一百多元,上课是周一到周六,只有周日才星期一天,当时每周骑着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在路上自我感觉也是挺拽的。偶尔也会坐车去学校,票价是五角或者一元。周六下午放学后我就骑着车子回县城了,约五十五分钟左右到家。在家里面待一天,周日下午五点左右就来学校了,平时吃住都和巧灵、海丽、会芳等在学校里面。在教课之余,我们好几个人还结伴前行 ,报名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且拿到了河大的文凭,当时感觉好开心。
谢谢我遇到的良师,谢谢我遇到的益友,谢谢你们的帮助使我养成了踏实认真、勤奋自律的好习惯并且伴随影响了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