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的最大好处,是抹去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在线教育的最大坏处,就是你学的越多,却越没法行动。如果不行动,听多少课都是这个怂样。
1、改变自己的三个要素
首先了解下行动的基本心理动力公式,也被称为“变革公式”。
D * V * F > R
不满愿景下一步 > 阻力
简单来说,你的动机被三个东西所推动
- Dissatisfaction不满 : 对于现状,你有多不满?
- Vision 愿景 : 对于行动背后的结果,你有多期待?
- First step 第一步指令 : 对于下一步行动,你有多清晰?
三者的乘积一旦大于面前的Resistance阻力,行动就来了。
反之,只要其中有一个为零,另外两个再大也没有用。
在产品经理这,这三个要素叫做“痛点(D)” “价值点(V)”和“指示清晰简单(F)”,抓住这三点能有力推动人们尝试点儿原来不会尝试的东西。比如嘀嘀打车、上门按摩、到场洗车都是深谙改变公式的主。
2、知识过载
在学习的前期,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知识的确能引发行动——知识显著提升两个指标:清晰愿景、明晰下一步行动。
随着你对于行动之后的情况了解越来越清晰,愿景也一步步下落——如果不亲身体验,仅仅从字面上面来看,任何事情都是挺没劲的。
A版本:
“亲爱的,你愿意和我在一起,一生一世不分开,即使贫困、疾病、苦难我们也彼此不分开吗?
我愿意!”B版本:
亲爱的让我们先订婚,然后提前三个月订酒席,然后请一个婚庆公司拍3套婚纱照,然后自己做请帖然后排座次然后不能漏掉每一个亲朋好友和领导同事,然后我们领证,然后,然后我们去医院早上托个人搞关系建档,然后我们生一个小孩提前八年凑钱买一个学区房准备上一个好学校吗?
我……(一口老血喷出来)”
第二个更大的麻烦是——更多的知识马上带给你一种“好像马上什么都明白了”的快感。
这种来自知识的快感很害人——因为你如果自己做一遍,你需要笨手笨脚还不知道有什么结果,这种感觉既不确定,又不舒服——但是现在你“懂”了,你马上“明白”了。这种快感填补了你对于现状的不满,行动的动力变成了解释的动力。你的“不满感”降到0,就好像买了健身卡就认为自己很健康,报了设计班就认为自己懂设计的人一样——你绝对不会再行动了。
我把这种现象称为“知识过载”。一旦你的知识能够“解释”(你自己的解释)你的困境,你就没有必要用行动来改变你的困境了。比如:
- “哦,原来是这样,我的拖延是因为我有一个钟……模式,好可爱啊”,你萌萌的拖延下去。
- “哦,原来是因为我有童年阴影\操蛋的家庭\学校教育不对\中国文化劣根性\国家政策愚民,所以我过得这么糟糕。”你满意的继续过着难堪的日子。
- “原来我是内向\R类型\没天赋\红色性格\狮子座\生命数字有7……难怪我这么……”
长舒一口气,终于为自己的失败找了个术语。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天天顿悟、日日鸡血但是又没有什么成就的原因,他太习惯这种自己玩自己的游戏了。
一旦你日益沉迷于“解释为什么不行”而非“行动改变”,你开始以各种知识解释自己的困境。时间一长,因为你太不行动,连找到新的知识的机会都不多。你用一套老旧的、完美的逻辑解释了自己一切的不幸,日益懒惰。
有人问我:“老师我测过我性格天生就内向,但又想演讲该怎么办?”
你看,他先自己做了一个“天生就内向”的解释,在加上一个“测过”的证据,其实就是让自己“不敢演讲”舒服点。
你不是内向,你是害羞;你也不是害羞,你是缺练;你也不是缺练,你是懒。
你只是为你的失败找了个术语。
有人说,难道我不应该系统的理解了全局,才开始动手吗?
我的回答是,如果是那种顶级的自我管理者,能够在系统了解完全局以后,重新把学习切分成每一个小段的行动计划,那么系统学习的确更好。但是如果你不是(90%的人都不是,我只见过3个人),越快行动越好,因为考虑到你的改变三要素,这是你这一辈子最接近行动的机会。
3、比知识过载更糟的——你给你的失败立了一个牌坊
如果知识过载还能有比如:“是好学生只是读傻了”这种善意的解释的话,接下来这种不行动就是最没劲、最恶心的一种。
人要获得满足感,最快的方法是找个牌坊站在之上——文革叫做上纲上线,公知叫做打着道德的旗帜,其实就是给你的无能找个理由——我不是不能为,不是不愿为,而是不该为、不屑为。
身上有屎的人,鼻子最尖。仇富的,都是想富没富成的人;天天骂教育资源不公平的人,一等到自己能有不公平的机会,比谁都积极。
<<<古典古少侠 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