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程
总体要求:对象为在校大学生,要教的内容从课上29个问题中选择,要求由理论支撑,有流程图,支撑体系完善,有自己运用此教程的实例,说明二人合作情况,目的是展示自己的以教促学能力。
如何总是实现全局性理解?
全局性理解的标准:
知道其发生机制、了解其原理;
指导自身行动:如何进行应用;
引导价值观念升级:比较重要性,做出取舍;
设想多情景应用:还能在哪个方面怎样用上它。
层层递进,逐步引导我们的理解走向更深刻、对自身更有指导意义的层次。(源于 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 课程)
理论支撑: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局限在课堂的一隅,理解可能仅仅是片面甚至有偏差的,很难做到了解其机制和原理,之后的指导行动等行为更是与原意大相径庭。而在之后回顾时,跳脱出原有的学习思维,向元认知方向靠近时,便拥有了不一样的视角。我们往往能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以更客观的角度去了解分析这一知识点。基于此,我们便可从各个方面进行前后对比,找出更靠近自身实际、更符合事实的理解并指导实际应用、联系发散,在不断回顾、不断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向全局性理解贴近。
基于对此理解,我用其对自己的行动进行指导。
自身实例:
譬如写教程这件事,起初我认为没有必要,自己知道怎么用就可以了,我能学会的东西别人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习得。
在书写过程中,我跳脱出了“写教程是个痛苦的任务”这种思想,才意识到,写教程的过程不仅仅是教授给别人如何做到这些,更是对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的监控、是一出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这个思想转变的过程中,我便是对于写教程所带来的收益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写教程,首先要求作者对于该知识和方法掌握得完全准确,其次再运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教授给他人。
基于此理解,我便用其指导自身行动,进行教程的撰写,首先,我对于全局性理解的掌握需要与老师上课讲授时的内容相符,其次,要找到切合的自身实例,使具有说服力,再而写出能够被复制、检验的流程,让他人经实践检验其是否有效、具有重现性。
在这样具有内外双重收益(内:因写教程而巩固知识、重新理解知识;外:他人的实践检验提出意见)的理解之下,让其与原来“把写教程当作检验课堂学习的任务”的理解相比,高下立判。
那我还能在哪方面用上这个知识呢?最初的理解,很容易被自己的兴趣、情感左右,而在之后跳脱出这些心理因素进行回顾时,则会有不一样的见解。例:不论在和亲友、老师或是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不理解、难接受的观点时,最先开始的是考虑对方表达此观点的动机,然后思考这种观点是不是存在个体间差异,对自身是否真的有指导性意义,再将其与自身所持有的观念进行对比,仔细衡量是否原有的更适合自己,而不是因害怕改变而否定一切,最后是拓展,从各个方面考量其对自身的意义,接收此观念是否值当。
流程:
运用反思报告将当时的理解记录下来
☞间隔一定时间后,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评判,或者找寻他人获得意见建议(老师评价、同学看到的……),跳脱出原有的理解,以更加客观的方式去了解其发生机制、原理
☞对比从当初理解出发进行的应用,结合现如今获得的理解,适当改变做法进行应用
☞通过两次运用的对比,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原有的理解与现有理解哪个更为重要,做出取舍
☞进行抽象拓展:我还能在哪些方面以何种方式用上更为重要的理解
☞如此反复以求无限贴近真理。
适用范围:
需要长期对某知识进行理解并指导自身行动;理解有体系、长期有用、有繁殖力的、反脆弱的知识。
运用工具:
SOLO分析
元认知
三问反思报告
大致分工:熊家伟——找寻合适的自身实例,适用范围及所需工具;储腾——理论支撑、自身实例及流程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