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家的两位先生吵架了。
起因是小陈先生想要吃牛排,大陈先生因为小陈先生昨晚睡觉咳嗽,认为他不应该再吃煎烤的食品和甜食。
后来逐渐发展到小陈先生说已经一个星期没吃牛排了,而大陈先生反驳他说,谁承诺过一周吃一次牛排。
就这样,两人各执己见,居然在电梯里争吵了起来。
期间,我几次劝阻大陈先生不要大吼大叫,而他却充耳不闻。
以前,我一直认为这是原生家庭带给他的影响。
因为大陈先生的原生家庭是极为传统及专制的。他的父亲脾气固执且颇有些大男子主义,在家庭中极为强调长辈的尊严。他的母亲则是一个对孩子的管束极为琐碎且精确的女人。据大陈先生说,他从小在家里就是非常压抑的。所以我一直认为是原生家庭的高压环境导致他的肾上腺素水平较高,因而易躁易怒。直到我接触到阿德勒的目的论理论,我才明白,原来愤怒也可能是目的,而不是无法控制的情绪。
有人会问,怎么会有人想要发怒呢?
会的,如果你想要借此达成你的某种目的的话。
而今晚,大陈先生就是想要借这种吼叫的方式让小陈先生意识到他生气了,从而在这次争吵中占据上风。
可是作为一个成年人,他难道不知道这种吼叫的交流方式除了让双方都很生气外,对双方的沟通和事情的解决并没有任何帮助吗?
我想他应该是知道的。
可是他这时已经不想和小陈先生好好交流了,他只想让孩子闭嘴,并服从他的权威。
当大人与孩子起争执时,绝大多数时候我都会站在孩子的一方。
因为在我看来,孩子在成人面前实在是太弱势了。
比如今晚的这次争吵,起因不过是因为小陈先生想吃牛排,如果他是成人,在我们特别想吃一样东西的时候,直接去吃就好了,根本不需要与任何人商量,这是属于我们的自由。孩子却不行。
而当孩子的愿望没有被满足时,大陈先生甚至希望他不能为此抱怨和争辩,只能服从。
这实在是太专制了。
虽然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他好,因为我们知道他吃了高热量的东西和甜食后就容易咳嗽,所以在他出现嗓子不舒服的征兆时就要严格控制饮食。
可是尽管如此,我并不认为他没有反抗的自由。
对小陈先生来说,“我想要吃牛排”这件事,显然是要比“我吃完可能会咳嗽”更为重要的。他只考虑“我想要”,而不考虑“可不可以”。
毕竟大人才瞻前顾后,小孩子只遵从本心。
这很好,我甚至为他高兴,他能顶着大陈先生的威压与他顶嘴,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了。
在我看来,大陈先生多少是有些矛盾的。
他希望小陈先生能有自己的主见,当小陈先生因为一些小事去征询他的意见时,他常常会说,“这种事情不要来问我,你自己决定就好了。”
可是当小陈先生有了自己的决定时,他又常常会说,“哦,这样不行。”
这种错误我也常犯。
反过头想想,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划定明显的界限造成的。这会让小陈先生感到无所适从,从而根本就不知道哪些事可以自己决定,哪些事需要征得爸爸妈妈的同意。
我想,我们有必要找时间召开一个家庭会议,针对这件事情做一个具体的划分了。而针对晚餐吃什么,小陈先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我和大陈先生则根据现实情况综合考虑,尽量满足小陈先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