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0133-第8天-第四组《论语•学而篇 第七则学习心得》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看中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竭尽全力,服务君主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说话诚实有信。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中华书局张燕婴译注

学习心得:这几句话,证明了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做人做事。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他的名字叫卜商。孔子死后,在战国开始的初期,他讲学河东,在战国时期一般对时代有影响的大学者,蒙受他的影响很大。所以这也是我们大家要注意的:领导历史、领导国家社会的,到底还是学问思想。

过去一般人讲到对父母的孝顺,是“非孝不可”。其实孝道也要量力而为,孝要竭其力,不要过分了。前一两年,有个年轻人基于天生的孝心,为了孝养父母,去做了小偷,犯了法,对于这样孝的人,在心理道德上,我们觉得这个人“非其罪”也,因为他为了孝顺,为了医母亲的病,结果偷了钱,犯了法,这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在学问修养上看,对他的批评是“这个人没有受良好的教养”。在道理上讲,这个青年是好心,但是好心要学识来培植它,使他知道要“竭其力”而不要做过分的事。

中国古人有两句话综合起来的一副对联说:“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其“原心不原迹”就只看他的心孝不孝。比如一个人很穷,想买一罐奶粉给父母吃,但实在没有钱,买不起,因此心里很痛苦,只有希望慢慢积蓄点钱再去买。只要有这个心,只要他这份情感是真的,我们就不能说他不孝。“原迹贫家无孝子”,如果一定要在事实上有表现,那穷人家里就没得孝子了。这个道理非常清楚,我们用这个道理来解释,就是说明“事父母能竭其力”是尽自己的心力,做到了就是孝。

        部分内容选自《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
    Jack杰少阅读 2,465评论 0 2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解:子夏说:“亲近...
    张立藤阅读 1,884评论 0 0
  • 你喜欢做梦 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 三十多年来 梦醒了又梦 好像这就是你的梦 你习惯记得梦里的痛 叹息中又忘记了 你甘...
    罗雨静阅读 271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