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看一篇文章,还是一本书,我们应该建立两种思维。只有建立起这两种思维,我们才可以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做到用知识改变自己。那么,是那两种思维呢?
1.输出思维
2.分享思维
输出思维:
输出思维包括两个点:
第一:将学习到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不卡壳的说出来。讲出来不卡壳说明自己才真正明白了。
第二:将特别复杂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一个外行人都能够明白。这就是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很多知识,我们以为自己明白了,懂了。可当真正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时,发现完全不知道怎么讲。不信,你试一试。
因此,建立输出思维就非常的重要。成甲老师在 《好好思考》这本书里面提到,他学习的一个方法就是:如果我要把这个知识点做成一期说书节目,我应该怎么讲才能够让听众明白?如果我写成一篇公众号文章,我应该怎么写?这就是典型的输出思维。
输出既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也提升自己的思考力。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莫顿在1968年提出了著名的 “马太效应”: “任何个体,群体,地区,一旦在某个方面获得成功与进步,就会产生一种优势积累,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成功。”
它的意思是只有我们在某一个领域获得了优势,就可以不断的扩大这个优势,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同样可以运用在输出当中。在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输出思考时,一次成功的输出也会增强输入的能力,从而使下一次的输出更好,以此形成正向循环。
接下来谈第二种思维。
分享思维:
输出也分为两种:
向内输出
对外输出
最好的输出就是对外输出。
学习不应该孤军奋战,一个人埋头苦干。而是应该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分享出去,获得外界反馈。获得外界的反馈,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
面对一个观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在分享过程当中还可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分享思维的核心,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开放系统。学习,就应该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开放系统,而不是 “闭关锁国”。当我们成为一个知识的分享者,传播者,我们也是在与外界互换能量,共振到更多有趣的灵魂,影响到更多想要精进成长的人。
我今年最大的一个认知升级就是开始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开放系统。通过开放与分享,自己在输出这块获得了进步。也感受到在开放过程当中带给自己的快乐。
越分享越敞开,越敞开越分享。
以上就是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建立的两种思维:输出思维和分享思维。
学习的本质就是输出和分享。
通过输出让自己变得更好。通过分享让他人变得更好。这是我们学习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