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过从生到死
有生就有死,但生未必懂死,甚至生者连生都不懂。
人是向死而生的,死亡一定是人最终的归宿。但在人的 一生中,生却占据了大多数时间,濒临死亡的时间很短, 这一长一短似乎就在说明,比起大多数活着的时间, 死并不能引起人的重视。难怪会有人说,死很容易,生却很难。
死亡,唤醒了对生的觉查
活着,不见能换来好死;死了,却可以帮人很好地活着。
死亡的最大意义,就是唤醒人对有限的生的思考。当人还年轻的时候,往往是不会思考人生的,因为死似乎还离得很远。
年轻时,身体状态一直处于上升期,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征服世界的心都有。人到中年,身体各项机能开始下降,对这个世界变的敏感起来,其中重要的表现就是对死亡的察觉。人离死越远,越不容易想清楚人生的奥秘,直到近死或者将死,才会释然。而对死亡有所察觉的人,更容易思考人生,知道时间不多了,才会猛然反省,以亡羊补牢。
觉醒人生的人并不是怕死,只是觉得可惜,这一辈子太短了,有太多想做的事,还没来得及做。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将死之人也许是想开了,也许压根就没想清楚,只是已经来不及想了,或者再想也没有意义了。
人生意义的载体,就是活着
人的一生,从物质性来讲,就是无,出生于无,终归于无。人生之外的万事万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看淡生死,是对死亡无所畏惧,但这并不代表人生观的正确与否。
看淡生死,就是对生命的妥协,哪怕只能是带着遗憾,哪怕是草草结束这一次难得的体会人间的机会,以不变应万变。
看破生死,才是对生命的负责,生不是开始,死不是结局。看破生死,就是勇于主动接受生死,珍惜有限的时间,把眼光和精力放在生死之外的事情上。
因此,就结果而言,人一生下来就进入死亡倒计时,如果把人的一生看做一个等死的过程,人生本身就是没 有意义的。人生的一切意义,都只存在于这个短暂的过程中间,意义就在这个过程,是你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完整体会。
人生意义的尺子
对人生意义的感知,源自生命存续期间的所有体会,包括一切付出的、收获的。
人生的意义,如果说要找一个尺子来评判,不妨拿时间来试试。你的时间价值如何,你认为今天用这样的方式花掉自己的24小时是否值得。这样的时间评判,往往会让人有紧迫感。时间悄无声息的从你身边流走,当你发觉时,往往是用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方式。比如当你欣喜地发现孩子长大了,却又痛心地发现亲人又老了。
人生的不可逆
人生,以生活的方式呈现在你面前,无声无息却轰轰烈烈,残酷的让你难以承受,感动的让你热泪盈眶,求之不得,挥之不去。喜和悲、爱和恨、恩和怨、亲和仇,共同编织出一幅多彩的人生画卷,让你体会多味的人生意义。
其实,不论你是否在意,人生总在继续。人生中的一切生老病死,都是自然。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无妨,人生中该发生的,总会在你想不到的时候到来。一切那么出人意料,一切又那么情理之中。生养自己的天地万物,无功、无过、不媚、不弃,世人功之、过之、媚之、弃之。好恶喜忧,惟在人心。人生中从不缺乏意义,就看你怎么认识它。
小结
如果能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就不会只等到临终的时候,才来一次大总结,而是可以把人的一生划成无数个时间段。人生的目标,就会变为让每个时间段都有意义。一生中可划分的时间段越多,一生中有意义的时间段越多,这一生就越有机会过得有意义。
只有活着,才有人生。
活着,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