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网络泛起了一阵波澜,起因是教科书里记载多年的一位农业科学家被提前公布了“死讯”。想来是某一家媒体的记者在ICU前见到家属签署的病危通知书,忍不住上网公布了最可能的发展。目的也很清晰明确——抢作最早公布的媒体和记者。
可是,在下一刻,其他家的媒体记者立马撰写网络文讯反驳先前的报道。随之而来的,是一家家默过哀或没默过哀的同行的激烈应和,共同驳斥报道“死讯”有失的媒体。一时间网络上人声鼎沸,谩骂声此起彼伏,人们都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死讯播报有误的媒体的愤慨。谩骂声还未消除,哀悼声接起--老人的真正死讯被公布了,在下午一点。此时,情绪由愤慨转向了哀伤,人们不断地谈到老者的农业科技成果,夹杂着些“下一代们”,言称要继承老人家的遗志。听说了死讯后,我上网找了些老者的科技成果,能大致弄明白一部分,就走出家门到大学里的自习大厅,坐下。
动笔书写了一会儿,我的背后传来了隐隐的嗡鸣和瘙痒感。厌恶地拍了拍,瘙痒的源头消失了,它飞了一个弧线落在了桌上。但,这个源头好像并没有惧怕四肢庞大的人类——和我处在不近不远的距离。这时,我也看清了,这是一只暗绿色的苍蝇,油光锃亮的它缓缓在桌上蠕动着,没有方向,也没有平时苍蝇摩挲腿脚的细碎动作。我无法再忍受视线里的恶心小点,就用手刮着桌面企图将它吓走。即便如此,它好像没有感觉到我的压迫,继续自顾自地留在桌上。恶感更甚,我忍着恶心,一掌刮飞了它。出乎意料的是,它没有起飞的动作,而是颤颤巍巍摔倒在了地上,翅膀也没了用武之地。定睛仔细观察,此时的它,六条腿不住地打战,四仰八叉躺在角落里。
不一会,它停止了颤动。
一个小时过去了,它还在那里,同一个姿势。
苍蝇
这是苍蝇的死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