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你若全心对别人好,别人也一定会对你好。你若讨好别人,永远不会取悦别人。
他们之间的区别是全心好,好的是你的用心,不求回报,无功利心。
而讨好是有目的性,有功利心,我只所以对你好是因为我也想你对我好。这也是一种软控制,是一种功利性的。
美好的本质是真善美,是一种吸引,当你足够优秀就会足够自信。对别人包容,对自己有目标(目的),这是一种修炼,也是我的功课。人生的目标就是不断超越自己,为你爱的、爱你的人,成为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关于美,美是无处不在的,无处不生的。但是当你怀着目的性的去寻找,去苛求的时候,美正离你悄然远去。美的随意,不自知,僕拙,浑然天成,是一种大美。而在怒吼的外表里,你能够看到那是在求救,那是在诉求的时候,我想那时你已经站在了慈悲的观世音的道场上看人世了。道观道,一切道。观世音,观世间一切回音,这是人间大美大道之集成。
“审美之道在于一个生命对于另一个生命的肯定”
杨老师讲,在他43岁的时候看到孩子的争强好胜本身就是一种美,而在30岁的时候看到的争强好胜会不由自主的去要求他们配合,去和他们谈技术。如今在我心中,若是让年轻人如我若是,我会很惭愧;而让年轻人如他若是,我会特别快乐。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样子,追求技术的多样性,耍自己一身酷技,本就是年轻该有的样子,若此,释怀。(在美好中有落泪的情绪涌现)
回到人性本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本质特性,这是规律。看到大自然,春夏秋冬,草木枯衰这也是本质。一个成人的心里住着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你若以一个成人的理性去要求他,一是你没看明白这个“人”的本质(孩子),二是你没按照孩子的规律去与他“他”沟通,你得承认是你自己违反了规律。在丑陋的外表里你看一个美丽的灵魂,在暴跳如雷的声音里你看到人性的呼救,在黯然神伤的落魄里你看到孤独的灵魂,在情爱关系中你感受到意义,在美好中与美环环相扣。对美的认知,仿如让你打开天眼。
审美之道在于肯定审美!审美之道在于肯定生命!
审美的第一选择“自由与责任”,赋予尊重、自由、肯定、悦纳,最大可能让他的选择来自于他自己,把主客关系变成坚信意志(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即便你们沟通了10次,只有一次回馈,那么这一次就是美好的;若是10次都没有回馈,那么沟通的10次的过程也是美好的,值得记忆的。审美在于留白,如同中国的水墨画,虽无语胜有言。我对你好,是因为你本身就很好;看到你快乐,我也很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快乐着你的快乐。在无为中好像做了点什么,在做了点什么的时候好像什么也没做。(听杨老师讲美的和谐,不由自主泪流满面。)
美是可经验可感受的,是与人的内在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意识活动。昨晚的拈花小镇游览,让我感受到美的风景,美的灯光,美的飘渺。一种仿若人间仙境,谈天论道,看的是景,美的是心,飘渺的是灵魂。
美通过内在秩序的和谐统一,让人产生宁静、自由、快乐、幸福、平和的感受。当你不评价别人的时候,发现自己越自由了!当你着重和谐,你听到的是韵律之美。音乐直击心灵也是这个道理吧!
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你再不好也有人喜欢你;你再好也有人不喜欢你。当你允许丑的时候,你不自觉的就成了美!
这个世界,美与你环环相扣。当你成了美本身,你就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