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概念:
相关角色:代理接口(Subject);代理类(ProxySubject);委托类(RealSubject);客户端(Client)。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某广告公司C希望请明星A拍一支广告,A有经纪公司B,B帮助A和公司C进行沟通,也就是说,除了拍广告本身这件事情仍然由A来做,其他事情都由他的经纪公司B来负责处理。
在这个例子中拍广告是代理接口;经纪公司B是代理类;明星A是委托类;而广告公司C可以被认为是客户端。
一切顺利的话,事情的结果自然是公司(Client)通过经纪公司(ProxySubject)让明星A(RealSubject)替他们拍了广告。
代理模式目的:
业务类只需要关注业务逻辑本身,保证了业务类的重用性。为业务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控制对这个业务对象的访问。并且无需对业务类本身进行修改,可控制其上下文操作。
代理模式分类:
根据代理类生成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两种。
静态代理
在程序运行之前,代理类就已经存在了。
- 优点:业务类只需要关注业务逻辑本身,保证了业务类的重用性。
- 缺点:如果接口增加了一个方法,除了所有实现类都要去实现这个方法之外,所有代理类也需要实现此方法,增加了代码维护的复杂度。
继续用上面的例子说,明星A除了会拍广告还学会了拍电影,那么经纪公司就不能只知道拍广告是什么流程了,还得知道拍电影的流程。
动态代理
在程序运行时,代理类才产生。
目的:构造通用的代理类。
思想:把所有触发RealSubject的动作交给一个触发管理器--InvocationHandler。 外界对代理类中每个方法的调用,代理类都回交给InvocationHandler来处理。
方法:在代理类中传入具体对象时,通过其class反射获取对象在方法区的结构,包括其构造方法,成员变量和实现方法等。外界要求代理调用具体的方法时,就根据反射到的内容返回出对应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在运行时才能够被确定的。
- 优点:不需要像静态代理那样被接口方法牵着鼻子走。
- 缺点:每次都需要有一个具体对象被传入到方法中,但并不是所有时候都由被实例化的对象可以被传入。
应用:
Spring的AOP,面向切面编程。其实就是把几个方法的公共部分提取出来做成切面类,如果这部分代码需要被修改则只需要修改这一部分,其他不同的部分用不同的代理类实现,保证了程序的灵活性。
RPC框架,远程服务调用。比如主机A上有一个服务,主机B和C都希望调用这个服务,那么主机A上首先有一个该服务对应的代理,用于解析其他服务器发来的请求中的参数,B和C也有各自的代理类,用来封装自己要发送的参数成二进制,通过网络发给A的代理,A的代理类解析之后把服务返回的内容封装好通过网络再发还给B和C的代理,B和C的代理各自解析之后就获得了对应的结果。
对于B和C来说,无需知道底层是如何操作的,就好像调用了自己本地的方法一样。
示例:
/* 自定义代理通过实现此接口实现对原方法前后的各种操作
* proxy为要实现的代理类,method为所调用服务的原生方法,args为method的参数
* 在实现此接口的代理类中,可以在invoke方法中增加任意功能
* 比如method是一个添加用户的方法,那么在实现类中可以在此方法执行之前增加检查权限等操作
*/
public interface InvocationHandler {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
// 首先需要一个接口,用于被各种自定义类统一实现
public interface UserManager{
public void addUser(String name);
}
// 然后需要一个实现此接口的类(委托类)
public class UserManagerImpl implements UserManager{
public void addUser(String name){
System.out.println("User " + name + " is added");
}
}
// 自定义代理类
public CheckHandler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代理的目标对象
private Object target;
//通过构造函数动态传入对象
public CheckHandler(Object target){
this.target = target;
}
//动态代理执行操作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检查当前用户是否有权限添加user
System.out.println("Checking...");
//有权限就执行,可以添加判断操作,此处省略
//此处参数为被代理对象
return method.invoke(target, args);
System.out.println("Success.");
}
}
// 相关的类:
public class Proxy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
……
//此静态方法用于创建对应的代理类对象
public static Object newProxyInstance(ClassLoader loader, Class<?>[] interfaces, InvocationHandler h) throws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Objects.requireNonNull(h);
final Class<?>[] intfs = interfaces.clone();
final SecurityManager sm = System.getSecurityManager();
if (sm != null) {
checkProxyAccess(Reflection.getCallerClass(), loader, intfs);
}
……
}
在客户端调用动态代理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name = "a";
//创建要代理的对象
UserManager um = new UserManagerImpl(name);
//创建代理
InvocationHandler handler = new CheckHandler(um);
UserManager m = (UserManager)Proxy.newProxyInstance(um.getClass().getClassLoader(),um.getClass().getInterfaces(), handler);
m.addUser(name);
}
}
结果输出
//在不改变addUser()方法的前提下,增加了检查和反馈的操作
Checking...
User a is added.
Su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