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始看这本书之前,我对《霍乱时期的爱情》的理解是两个互相相爱的人因为霍乱或者其他的原因,最后无法厮守终生的爱情悲剧,翻阅完之后才知道我的误解不止是亿点点,原本抱着去看“疫情之中的社会风貌”的心也是落空了。
暗恋、热恋、失恋、殉情、丧偶、偷情、露水情缘、婚外恋、老少畸恋、黄昏恋……作者在写男女主这条线时几乎含括了所有的题材,但说实话,看完之后我对我理解的爱情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男主53年7个月零11天的等待,这执着的情感,就真的是爱情吗?
年轻热恋的时候,男主可以在路边坐上一天只为在人群中看女主一眼,为她写诗,为她深夜拉琴,为她疯为她狂,这些我都可以理解,热恋中的人又有哪几个没做过一些不理智的事来?但分开之后的这50多年,他纵情声色,在城市的每个旮旯追逐不同的女性,寡妇,人妻,甚至是未成年少女,622个情人,他与她们之间的风流韵事可以写满整整25大本,他记录下来但却又害怕女主发现,因为他知道女主一旦知道,绝对是不会再与他往来的,那他又怎么好意思出现在女主面前对着她说:“这个机会我已经等了半个多世纪,就是为了能再一次向您重申我对您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的爱情”。对于他的深情告白,我只觉得可笑,可能用“渣”这个词去评价男主,都是对“渣”的一种侮辱。虽然我们不能用性关系去评判一个人的坚贞与否,不能用现在的观念去评价以前的对错,但男主这种不委屈自己肉欲的痴情方式着实还是令人有点恶心。他没有婚姻,没有良心与道德上的约束,他可以与众多的女人打肉体上的交道,可以沉溺于杂乱的性爱,可以用肉体上的欢愉去对抗灵魂的孤独,但要说他对女主一直保持着童贞的话,细想之下感觉尽是讽刺(还是忍不住以现在的眼光看待男主行为),而且我更多地认为男主对女主感情,是一种爱而不得的执念,只不过是对女主的幻想与残影,算不得是真正的爱情。
另外,人妻的死亡尚且还能换得男主每年一束花与探访,但14岁少女的死亡就换了男主一瞬间的呆愣,关于她的死讯没有多一笔的描写刻画,我们甚至感受不到男主的一丝悲伤情绪,有读者分析说这是标准的马尔克斯式的减法,刻意而为之,是为了不在男女主感情线效果上的喧宾夺主,这样的写作手法,我还是第一次接触,一开始觉得非常的突兀,这样不是更加凸显男主的“渣”吗?但后面想了想,其实这样的写法也可以说是说得过去的,作者刻画的男主形象并非是完美无瑕的,对男主其他心理跟行为描写得面面俱到又能怎样,对于主线而言,细枝末节的较真,反而会分不清主次。
再来看女主对男主的感情,前期他们之间交往都是凭借着信件,即便是被女主爸爸拆散远行时,书信的联系还是一直没有断过,但这种只靠信件维持的感情其实是很虚无的,一切对男主的认知,都是靠女主的想象,就像泡沫一样,经不起真实的触碰。所以当女主远行归来的时候,与男主重逢时,看到男主那寒碜的样子,她吓了一大跳,惊慌自问怎么会看上这么一个家伙。“上帝呀,这个可怜的人”,这是她许久未见男主之后唯一的感想,真正的爱情会产生这样怜悯的情感吗?不,不会的。所以她决然将他从自己的生活中抹掉,并且回信说:“今天见到您时,我发现我们之前不过是一场幻觉”,她彻底清醒了,男主却没有。而在医生去世之后,男主再一次追求,她接受了他的靠近,所以与其说是再续年少的情缘,不如说是丧夫之后的寂寞需要有个人来抚慰,自始至终,女主也只是在懵懂的少女时期短暂地迷恋过男主而已,其他的感情,应该多一丝也不曾的吧。
而女主和医生那被全城人公认幸福美满的婚姻背后,他们的爱像一片荒田,寸草不生。马尔克斯写道,“在这个一直谈到天亮的第一个夜晚,他们什么都谈,就是没有谈到爱,永远也不会谈到它的。但是从以后的情况看,在这方面两个人谁也没有搞错过。”他们相互陪伴了半个世纪之久,两个人都无法说清这种相互依赖究竟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还是习惯使然。医生死亡前一刻,用尽最后的气力对女主说,只有上帝知道我是多么爱你。到底什么是爱?谁曾爱过,谁又曾得到过爱?真是很难说清。就像书中所说,那些东西加起来很像爱情,但它终究不是爱情。医生爱她吗?所以医生对女主是不是真的有爱,什么形式的爱,爱有多深,这真的是个无解的命题。或许每一段看似完美的婚姻,在最后的那一瞬间,也需要一句我爱你来作为结尾,用来欺骗他人,也欺骗自己吧。
钱钟书先生说过,结婚无需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的资本了。现在这个社会上,确实很多的婚姻并没有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而且很多的时候,婚姻的幸福也不取决与爱情,乌尔比诺医生也说,婚姻不在于幸福,而是稳定。所以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我觉得在男主跟医生之间选择,大部分的人还是会选择医生,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在这方面,医生永远是最优的选择。
有人说,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只描绘爱情的模样,但却没有定义,因为爱就是霍乱,就是混乱,就是不理智,就是不确定。因为爱从来无法定义,当你试图给爱做个阐释的时候,爱就消解了。
但我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只是想讲爱情吗?还是越过了爱情,想要向我们表达更深层面的思想呢?作为一个学术混子,造化不够,自身浅薄的阅历让我没法在当下对这本书提出更多角度的理解。所以,还是交由给时间吧,或许可能某天就突然顿悟了作者的意图呢。
但大概率应该还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