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开学,我和我们班42位小朋友还有我的好搭档任晓燕老师组建了一个新的班级,也迎来了我的第一个挑战,虽然前期已经知道要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我内心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于是开学前我向六年前刚加入我们伊河这个大家庭一样,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没开学前我就在思考怎样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校的几天更加方便,于是我结合之前几年的经验,觉得孩子们在教室可能需要哪些工具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学校的生活。考虑到低龄段学生特点,我搜到了很多在教室使用的小神器,比如带杆的黑板擦(更安全、适应低年级学生)开学初的姓名牌、教室门口不易碎的镜子(让孩子们关注自己的外部形象),班级门口的时间和天气指示牌,在我脑海中构建了很多很多美好的班主任工作规划,但刚开学的第一周还是让我觉得很多事情还是颇具挑战。
结合当今社会时代背景,少子化时代,孩子们普遍任性、不想长大,责任感缺失,心理承受能力弱,和很多家庭教育的问题,都显现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也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经过这段时间与孩子们的相处,我也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做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不善于表达,自觉性差,凡事都必须老师手把手来教,因此让孩子们快速的熟悉规则,应用规则是新班级建立的第一要务。我在刚开学时就因为没有及时的帮孩子们树立规则意识导致班里有一些孩子进入不了状态,很小的一件小事,却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为此花了很长时间去纠正,走了一些弯路,当时刚开学第一天考虑到孩子们情绪不是太稳定,有孩子过来问我可以在班里玩彩泥吗,我说今天先玩吧,明天开始就不能玩了,结果我也是低估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只听到了自己关心的前半句,没有听到重要的后半句,一传十,十传百,很多孩子课间都开始去拿彩泥,拿彩笔,有的孩子控制不住自己上课也想玩,只能一遍又一遍的想其他办法去纠正。
对于孩子们来说,坐得住才能认真听讲,否则课堂秩序混乱,孩子们注意力也不集中,影响孩子们学习的效果,孩子们从自由,松散的幼儿园刚升入一年级,还没有很强的秩序感,就需要老师不断强调,帮助孩子们建立秩序感。比如上课不随便下座位,有问题举手老师提问才能回答,下课做好课前准备,上课不能把脚放到凳子上,腿不能超过桌面,经过老师们一遍又一遍的强调,示范、引导,孩子们由最初的松弛感满满到现在的课堂基本有序,能按照小学生的要求来做,去执行,课堂的效果也得到了保证。
卫生是班级的门面,也是一个班级凝聚力的体现,需要每个孩子去参与和保持。对于班级的卫生,我们需要时间去一步一步尝试,直至完全放手。为此,我打算分四个阶段来实现管理。第一阶段,老师打扫,学生保持,每个学生划分好保持范围,每天坚持落实保持情况。第二阶段学生打扫,老师辅助,开学第二周,当天打扫卫生的学生,都要一一指导,教方法,让学生参与。第三阶段,学生打扫,老师检查,通过检查反馈问题,及时整改,班级强调。第四阶段,培养卫生小班长和组长,实现完全放手。这样班级的卫生工作就会很快步入正轨。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新学期伊始,难免有个别孩子难以适应新环境,他们往往并非通过言语表达,而更多以外在行动呈现,比如说课堂上会制造些许声音,难以保持安静,小动作频繁。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学会理解孩子,懂得共情,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其次还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最好私下沟通,并亲自示范。有时候孩子不是做不好,是不知道怎样做,这就需要老师们多正向引导。教孩子方法,在他们身边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励孩子们做的更好,咱们一直坚持去做的美德少年的评选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上周班会评选完之后,第二节阅读课我们班的孩子们读书声音都比之前大了很多。
低年级的老师都是多重身份,法官是最常见的一种,孩子们年龄小,事情多,一见到老师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甚至在课堂上直接站起来就告状,细细的想了一下,让孩子们有事就要及时告诉老师也是我们的要求,我们也不能既要又要,也不能不公平处理,在课堂上解决这样难免耽误时间多,而学生在受到批评后,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课堂吸收率就会变低。我的做法是要求孩子们下课告状,课堂上带着好的情绪听课,这样课堂上的小问题,小矛盾,没有谁会记到一节课后,听课效率也有保证。为了帮孩子们更快的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也是借机跟孩子强调,遇到问题,自己先想办法解决,两个人发生矛盾,很有可能是误会,不要上去就直接动手或者骂人,如果对方做了让你不开心不高兴的事情先把自己的感受自己得到想法告诉对方,如果对方拒不道歉,态度不好,来找老师,老师帮你们解决。
好的班级只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对学生的全面教育是不可能的,因此家长的配合就显的尤为重要。在平时一旦发现学生在学习上、身体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我会及时与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共同教育孩子,这样才能争取到家长的信任、理解与支持,我们要主动多向家长反馈,争取最大的家校合力。低龄段的孩子家长关注点往往不在学习上,更多的是关于孩子们生活方面的大小事物。为此我们可以从孩子们生活方面入手,多与家长沟通孩子们在校吃饭、生活自理情况,一般以表扬、指导方法为主,这样能更快的拉近与家长的关系,赢得家长信任,激发家长关注意识。进而转入对孩子们学习方面、行为习惯方面的关注。更好的赢得家长的支持,促进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希望我们都能心有所向,不惧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