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查德·道金斯写作本书至今已经30余年,三十年间一直都是畅销书,它以进化论为基础深入浅出的讲述了生物对于自然选择做出的应对。
三十年前《自私的基因》出版时,许多人被这本书颠覆了三观,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基因所控制,甚至有读者陷入了虚无主义,认为人生毫无希望。
三十年后来看,本书依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及科普性,虽然在当年看来十分独特的观点现在已经被民众普遍接受,但是还是有一些观点由于太惊世骇俗,不为常人所知。
首先必须澄清一下书名里的“自私”,这个“自私”让许多读者觉得不适,事实上,这种“自私”指的是在自然选择的状态下,使基因更有利于生存的特性。“自私”并不是道德层面的自私,只是纯粹的一种特性,它有可能是自利的,也有可能是利他的,但最终目的是保证基因的延续。在此基础上,生命得以蓬勃发展,不同环境下出现了不同物种的生命,面对不同的敌人进化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利己行为就不展开了,所有的个体对于自身个体的保护大都属于利己行为,
利他行为最明显的表现在亲缘关系上,父母抚养幼体就是利他行为最极端的表现,一个母体在生养子女的过程中要承受极大的风险;而蜜蜂使用刺攻击敌人时使用的是自己的生命,来保存种族的延续。而这些利他行为是受基因操控的,通过衡量得失,基因引导着生物体做出利他行为,通过牺牲自己来延续更多数量的与自身相同的基因。
两性行为是讨论繁衍中避不开的一道坎。生物体的繁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下许多后代,但抚养责任极小,这样后代的生存率就很低,例如翻车鱼一次产卵可有三亿粒;另一类是少生优生,通过提高存活率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在第二类的繁殖过程中,雄性更倾向于滥交,而雌性通常承担更多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雌性个体的投资远大于雄性,于此,雌性发展出了两种策略来降低自己的风险:
- 尽可能防止雄性配偶抛弃自己。
- 尽可能挑选优质的雄性。
而人类受到基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也发展出了这两种策略,这就是现代婚姻现状的基因层面解释。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