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试过朝着某个可爱的小猫小狗挤眉弄眼,或者对着它们凶神恶煞?结果呢?
猫狗或许是最为被我们理解的动物,或者说我们的行为最为被它们理解。从生物构造上来说,各种动物与人有很大的区别。通俗的来讲,比较常见比如我们知道猫在晚上有很好的视力,蝙蝠能制造超声波来捕获猎物。科学研究发现在狗的视界里,大体能被证明的只有黑,白,和灰阶,还有长波长(红黄)和短波长(蓝)的颜色(参考Dennis Brooks的研究结果),所以在狗狗眼里人大致是一个灰白的的物体,联想一下早期的黑白电视吧;而在鸮形目和隼形目这些可以依靠红外捕猎的鸟类眼里我们可能是诸如扑克国王的彩像。在野外求生,对各种动物行为的理解与沟通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存度。马是一种格外敏感的动物,而在与人类长期的协作中,它们拥有了很强的空间压力感应能力。而更有意思的是相对于人的视觉味觉等审美体系,不同动物也有不一样的标准。
在各个不同的文明或者历史时期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原始的拜物图腾,到发展至今的各类宗教派别,人类几乎一直沉浸在自己主观臆想的世界。尽管尝试着站在动物视角窥测这个世界,但是这种尝试多半还夹杂着权利金钱等人类欲望的诉求。圣经里记载(马修福音10:16),耶稣教导门徒:“你们就像羊行走在狼群里,然而要像毒蛇一样精明,像鸽子一样纯洁。”佛教讲求轮回转世,而动物作为一道人类的灵魂载体的轮回,象征着与生俱来的苦难。在印度教里,只有一种学名为Bos indicus的牛才被奉为神牛,而普通的水牛黄牛只能干着最累最脏的活最后由某种低种姓的职业屠户制成皮革等。事实上不只在印度文化里,世界上很多其他地方都有喜好的动物。在动物们眼里,人类从未忘记使用有色眼睛来窥探自己。
巴西热带雨林里的马蒂人是最好的猴子捕猎者。他们用几米长的竹子作为炮筒发射事先备好的毒箭,能射杀几十米高的树上窜跑的猴子。猴肉是他们传统的蛋白质来源。但是当母猴被猎杀后,他们会把小猴子带回家饲养。一些妇女会给刚出生的小猴子喂奶,久而久之,小猴子成为家里的一员。然而他们依然需要猎杀树林里的野猴来获取生活所需。而这些野猴,也是被他们视为家庭成员的小猴子的近亲。这种复杂的关系其实也延伸到现代文明,很多有宠物狗的人无法接受狗肉,但是在世界很多地方狗肉是上等美食。而即使是在宠物狗的世界里,他们业已依赖的主人,在食物链的顶端站着的那个生物是否会威胁自己的生命。而且除了主人,其他人类呢?被打死小狗coco事件大概能说明一二。
全世界雨林加在一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而这个数字正在逐年变小,平均每天约有100种物种(包括动物和植物)消失,其中很多我们甚至来不及知道它们的名字。(源引自BBC《人类星球》)
也许这些动物,当与人类同样站在这个宇宙时间中,他们从未想象过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森林,土地或其他互相依存的生物。如果说每种动物都拥有自己的文明,那么这种文明在面临人类的文明时,多半已经消亡,残奄或者被演化。一个有趣的例子便是金鱼,被驯化后它们只能依赖人类的养殖而存在,野外生存对它们几乎没有可能。物种或者说文明的竞争,正像当年作为后起之秀的欧洲文明袭来的时候(这里暂且不讨论各个文明的是非对错),印第安土著文明如今只能在历史教科书里得到生动展示。马蒂人相信任何他们从雨林得到的东西,最终要归还。回到题目,动物眼中的人类,这个饱受造物者恩赐的生物,是野蛮的侵略者,还是上帝的代言人,亦或是茫茫宇宙中苦苦挣扎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