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是我设计的一节启示课。前后进行过几次改动。
设置这里课的原因是单元导读,单元导读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梳理,将问题聚焦到某个核心问题,然后再深入分析。在这个单元聚焦点是地球表面变化,聚焦问题是表面变化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资料分析总结、实验探索。
首先说一下我对这个启示课的设计。由杜甫的《绝句》和在成都遥望雪山的照片引出地形地貌。再提出问题地球表面地形地貌会不会发生变化。学生更具自己已有知识都会回答有。然后出示地球刚诞生时的资料,让学生能直观的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变化的。放学生确定地球表面会发生变化这个概念后,提出问题什么原因让地球表面发生了变化?可以让学生先归纳生活常识在出示资料补充。学生可以了解到许多让地球表面发生变化的因素。最后进行一个小总结。
这个课我在设计的时定下的目标是:了解地球表面变化及其原因;掌握收集、分析、分享资料的能量;呼吁爱护地球。设计完成后对课程的内容资料,结构的先后进行了几次修改。第一次是直接在引导后给出地球诞生初期的资料。这个地方出现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学生被资料内容中初生地球表面吸引,而没有讲视角集中在地球表面发生过变化这个焦点上。所以在后面的课程中我在引导部分末尾提出问题:地球表面有没有发生过变化。加上这个过度,学生就能很快的将视角转向变化的核心焦点。
除了这个问题外,还有第二次上课还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能更具我们后面的资料找到相应的变化因素。由于在设计时没有规划好导致学生们知道地表变化的愿意,但是这些知识很零碎,学生没有很好的将各种因素联系起来。
思维导图的加入应该在什么时候?对这个问题很困惑。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我设计了思维导图,从而将零碎的知识联系起来。但是加入思维导图后学生反而不知道在做什么了!没有思维导图的时候好歹知道地表变化,知道寻找变化的因素,加入后完全乱了。
在课程后进行一个深入分析,主要原因如下:资料发放太集中,导致学生分析过程中思维混乱;思维导图插入位置不恰当,出现理解跳跃,学生难以适应;资料选择过于专业和深奥,学生理解难。
针对这几个问题可以进行如下调整:一则资料一分析,资料分析完成后在引入思维导图,将资料用直白的语言表示,让学生能够理解。
此外,启示课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深入研究的欲望,所以资料选择要恰当;同时我们的资料也要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