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跟海思聊天,她针对我的写作现状提出了一个问题:就写作来说,你觉得快乐驱动和痛苦驱动哪个更持久?
我回答:“当然是快乐驱动啊。”
“那按照现在的状况,你认为自己会持续写下去吗?”
“不会……”
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沉思,虽然痛苦帮助我克服了“认为自己写不好的”恐惧,但长期保持这种状态,身体会处于一种紧绷生硬的状态,同时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对身边的事物看不到,也不愿意去看。
保持痛苦驱动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负荷,很可能还会受伤。前几年因肥胖硬逼着自己去跑步减肥,每天跑步3-5km,结果一个月后膝盖疼痛,就休息了好几个月。其实,痛苦驱动的本质就在于:不做这件事比做这件事结果会更糟糕,因此即便自己不喜欢这件事,也会硬着头皮去做。不少企业高管保持晨跑习惯,他们未必是真的喜欢跑步,而是如果不跑步,身体无法承受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压力。
保持痛苦驱动会对心理造成强烈的排斥反应。人是趋利避害的,这是人性。既然做这件事会让自己感到痛苦,身体和心理自然会产生反应——我不要去做,我不想去做。如果忽略这些反馈,硬逼着自己坚持去做,心理很容易产生扭曲,身体的反应也会被忽略,结果很可能是:失去了跟自己的链接和照顾,甚至身体生病了,都还会逼着自己做事。
但最常见的情况很可能是,逼着自己做了一段时间,就不想做了,然后休停一段时间,偶尔的机会发现要继续学习,于是又逼着自己去做,然后累了又歇停下来,由此不断循环往复。从学习一项内容来看,这样的断断续续行动模式并不利于掌握学习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痛苦驱动和快乐驱动的持久性,并不是说哪个好就只选择哪个,因为在不同时期,这两种驱动的适用条件是不一样的。痛苦驱动更适合突破舒适区的安逸,以及克服启动期的恐惧,而快乐驱动则适合持久行动。
但不论哪种驱动,快乐和痛苦是并存的,有快乐必有痛苦,有了痛苦才能体验到快乐,不存在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的事情。所以,思考如何逃避痛苦,并没有太大意义,相反我需要思考,如何给自己带来多一点快乐,或者换个问题:怎样让写作更有趣?
写读书笔记并不难,因为我经常写,但一下子要写6000-8000字的讲书稿,难度就会大大增加,这时候就会产生痛苦了。要把写作一下变得有趣有意思,这比较困难,但是可以降低难度,让我熟悉上手后,事情也就慢慢变得有趣了。
1. 从自己熟悉的领域着手
比如我可以先从时间管理、学习方法着手,而时间管理又可以细分为目标管理、习惯培养、精力管理,学习方法可以细分为阅读方法、笔记记录等。这些我都有一定的实战经验,结合主题阅读的理论知识,写成一篇篇文章,做成知识模块,可以是一种知识管理的方法。
2.从简单的文章着手
一上来就写6000-8000字,这是有难度的,但我可以先写一篇2000字的拆书稿,让身边的写作好友帮忙看过修改后,就可以写完整的讲书稿了。这是最小产品化的思维。
3.分享自己的成果
把自己的写作经验写成文章,与别人交流分享,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跟别人交流,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让我发现这世界上还有我不知道并且更好的方法和理念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