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出头的表妹,已然是职场老将,淡定、通透、甚至带些疏离。她每日的工作我看不到,只听她谈起种种工作场景与职场技巧,觉得她真的成长独立了。
大二时,没了父亲;刚大学毕业又失去了母亲。不论是父亲在工作岗位上的突发疾病、还是母亲突然诊断出的肺癌晚期,对一个20边头的女孩来说,都是晴天霹雳、山崩地裂。作为亲戚们,都似乎在有意无意淡化着这些不幸,希望她没心没肺的渡过那些难捱。那些用眼泪洗出来的晨起、午时、傍晚、深夜有着只有她自己能数得出的分分秒秒。
她干过几家保险公司、也跳槽了几家地产公司,不论是做法务、还是开发都精进的干练、高效。生了娃、供了楼、买了车,还和老公凭着爱好开了一家玉器店,一切都像她说的,要把爸妈没活的人生都活出来。五岁多的儿子喆,背着字正腔圆的“笠翁对韵”,有事没事就会坐到古琴前弹上一段,学着围棋和泡泡英语,描的字帖也横平竖直。喆说,每天妈妈都会给他布置作业陪他学习。孩子的成长见证了表妹的付出,也看到了一份她曾经没有的坦坦的踏实。
有人说,踏实是钱给的,我相信一定有几分,而表妹的踏实似乎跨越了某些阶段。一日晚饭后闲聊,不知为何扯到了教育、扯到了人生。表妹说,希望喆将来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只知一味追求自己喜欢的,她说很多时候喜欢养活不了自己。也许源于我自小“乖乖女”的成长模式,现在更觉得自我觉知的珍贵与重要,所以一直秉持要让孩子跟随内心、跟随自己所喜爱的。我们在这一点上有了分歧并开展到辩论:连自己都喂不饱,奢谈喜欢;~喜欢可以带给你职业和收入;那个痴迷摇滚的歌手,曾经连吃饭的钱都没有;~现在不是活出来了吗?~如果还是默默无闻,不能自养该如何?~只要真正喜欢,终有柳暗花明时;~梵高喜欢、热爱绘画吧,结果如何?~我想说,时代不同,但终没有说出,也许是不够底气。说到人生的追求,我说真真想为这个社会或某些人群做些什么;~她的愿望就是有很多钱不用上班,尝尝没吃过的美食,去满世界看看;~我说人来世上一趟,不能只为吃穿,总该做点什么~她说,吃好玩好把家人照顾好就是我的人生意义;~我说当你走过了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第一阶段,物质需求,你自然会有不同的想法;~她说不会的,这些就是我人生的终极目标,更何况很多人一生都实现不了这些目标;~~~
我知道辨不下去了,但那一刻内心也不再固执。有多少人走过马斯洛需求理论所有阶段,而那些看似走到最高阶段的人,未必内心不是抱着和表妹一样的想法,为自己为家人。我怎么就这么相信马斯洛在指导着所有人的人生,如果人生是有书对的,岂不也失去了她的五彩缤纷。
明白了,坦然踏实未必有终极理论的指导,符合人心符合人境才是真实的,就如同那个曾经如琼瑶女主角的表妹,虽然比先前体重增加了,脸庞饱满了,与那时的娇俏相比有了砥砺岁月的沉着温情,那种美是由内散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