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室东渡以后留给中国北方一个广阔的英雄辈出的空间,短短的一百年时间,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前后十六个大小国家,乱打一起,除了符秦短暂的对北方进行了统一之外,都是乱打一起,历史书上留下的是名字,苦的是所处时代的百姓。
前秦大帝苻坚一代英才雄主,只是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乱用仁政,对心怀二心的人太过仁慈,让自己只是在一战失利的情形下,身死国灭,他太想做一个圣人了,结果成了宋襄公式的悲剧被人所笑
南朝宋太祖刘裕、刘寄奴在21岁的时候还只是村野的一个农夫,在62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了南朝开国太祖,身经大小百战,不能不说是天意。刘裕从一个低级军官应征入伍,开始对天师道的邪教作战,后对内平定桓玄,消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威名赫赫。四十年从农夫到权倾天下,最后登基称帝。四十年说长也很长,说短也很短,人生须臾间就已经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刘裕的军事有曹操的能力,都是乱世枭雄。在刘裕北伐南燕的时候,南燕派兵向后秦求援,后秦派使者给刘裕送信说,秦兵10万已经到达,让刘裕退兵,刘裕看信后直接告诉使臣让他速来。他的军师刘穆之非常担心秦军真的来了,但是刘裕却笑着说:这是兵机,你不懂,如果羌人出兵,怎么会提前遣使声明,只会担心被你发现呢,现在这样肯定是虚张声势。后来果然是这样的情形。刘裕不但能打仗还能用人:这个刘穆之是个治国的文人,但是不是将才,后来刘裕的北伐自己亲自带兵出征,派刘穆之镇守后方,当时北伐已经攻克洛阳、收复长安,但是却因为刘穆之病亡而退兵,空留遗憾。后世的辛弃疾回顾此段历史: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陆游有诗:萧相守关成汉业,穆之一死宋班师。赫连拓跋非难取,天意从来未易知。
在这个乱世里,普通老百姓是这人间苦难的最大受害者,但是老百姓又势单力孤,无力改变自身的命运,这个时候只能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给自己一个心里的安慰,佛教在这个年代就开始在东土的大地上流传开来了。后秦姚苌围困长安城内的苻坚,城内断粮的时候,长安城里有一群胡汉憎侣在一起翻译佛经。后来姚苌当了皇帝,这些人就在姚苌手下继续译经,其中就有著名的鸠摩罗什。可能是姚苌太厚待这些人,所以从佛之人开始贪腐,花天酒地。这个时候三藏的律法并没有传到中国,任由这些人解释。所以六十三岁的法显随同几十个和尚一起开始去往天竺求取真经,这一去路上二年多,终于到达印度北部,在达都城的瞿摩帝寺发现这里大成佛教徒三千,用餐时大家鱼贯进入食堂,整齐排列,一起进餐,大厅中肃然寂静,不仅没有言谈对话,甚至连餐具碰触的声音都没有,需要加餐时,只是用手指碗碟即可,在这里东方来的和尚才真正体会到佛法的庄严。当到达中天竺的时候随行的人只剩下法显和道整两人。后来道整决定留在这佛国继续修行,而七十六岁的法显决定从海路回到中国,一路坐船,从印度到了斯里兰卡,然后到了印尼,最终的目的地是广州,但是遭遇风暴直接从印尼走了三个多月到了山东的青岛附近。这个时候法显已经是七十九岁的老人了。他从印度带回了大批的经卷、经像还有范文原版的贝叶经。后来都被送到了晋朝,从他这里开始佛教开始在南朝传播。一个六十岁的老人的传奇故事,一段中国人寻求心理慰藉的千年前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