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慧大师(master puhui)
约公元前200—53年间,西汉僧人,严道(今四川雅安)人。姓吴,法名理真,俗奉甘露普慧大师。吴理真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有明确文字记载最早的种茶人,被称为蒙顶山茶祖、茶道大师。
生平事迹
吴理真父早逝,家境贫寒,母亲积劳成疾。他是个孝子,每当雄鸡报晓,便带上工具,登上蒙顶,割草拾柴,换米糊口,为母亲治病。
一日,他拾好柴,口干得冒火,顺手揪了一把“万年青”(野生茶树)叶子,放在口里慢慢咀嚼,口渴渐止,困乏渐消,精神倍增,颇感奇异。又摘了些带回家中用开水冲泡,让老母喝下,果有效果。连服数日,病情好转,续饮月余,身体康复。乡亲们病了,他用这种叶子泡水给他们饮用,效果也很好。可惜这种树不多,所生长的叶子远远不能满足治病救人的需要,他决心培育出更多的茶树。
为了种茶,在荒山野岭搭棚造屋,掘井取水,开垦荒地,播种茶籽,管理茶园,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吴理真把茶叶熬成汤,施舍邻里,普济世人,许多人祛疾去病,不少人健体强身。他以植茶为民众的精神谱写了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历史。
吴理真蒙顶种茶,至今尚存有“蒙泉井”、“皇茶园”、甘露石室等文物古迹。现在,蒙顶山有一口龙泉古井。古井又名蒙泉井、甘露井,石栏镌刻二龙戏珠,据说这里是他种茶时汲水处,县志载“井内斗水,雨不盈、旱不涸,口盖之以石,取此井水烹茶则有异香。”
此外,在蒙顶山最大的寺庙——天盖寺,供奉着蒙顶山茶祖吴理真。天盖寺传说是吴理真结庐种茶的地方。
在中国古代的史籍中,也有不少涉及茶祖吴理真的相关记载
如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西汉时,有蒙顶山茶树王僧自岭表来,以茶实植蒙山。”宋代孙渐《智炬寺留题》诗:“昔有汉道人,剃草初为祖。分来建溪芽,寸寸培新土。至今满蒙顶,品倍毛家谱。”明代《杨慎记》“西汉理真,俗姓吴氏,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
清嘉庆《四川通志》:“蒙山,在(名山)县西十五里。有五峰,最高者曰上清峰,其巅一石,大如数间屋,有茶七株,生石上。无缝隙,云是甘露大师手植。史称:“蒙山在雅州,凡蜀茶尽出此。”唐时,蒙顶茶已为贡茶。
民间还有一个关于吴理真与羌江河神之女玉叶仙子的爱情故事
据传,吴理真家宿雅安陇西河畔。其母结婚后十多年不孕,父偶有闲语。及至母三十出头方有身孕,父大喜,遂宴请邻里乡亲酣醉一场。次年春天,吴理真“呱呱”坠地。中年得子,父母喜不自胜,为祈福小儿长命,取乳名长寿。
吴理真之父是一药农,识辨草药、就诊看病在当地小有名气,因此家里也薄有收入。他十岁时,家里突遭变故,其父在罗绳岗采草药不慎坠崖殒命。母甚为悲恸,吴理真虽幼也添痛楚,经邻人劝慰并帮置后事,其母心绪趋平。父之亡,家里失去了依靠,生活顿显窘迫。吴理真遂别私塾,辍学回家,与母相依为命。他是个孝子,凡事都体谅母亲,小小年纪便挑起家中大梁。
一日,雅安忽降暴雨,陇西河水陡涨,沿途冲来许多水柴。常拾柴火的吴理真急忙披蓑戴笠,冒雨赶往河边打捞,不一会儿水柴就堆成了小山。其时雨已停歇,水势渐缓,看着自己的收获,吴理真心里美滋滋的,一背接一背把水柴运回家。突然,他看见河畔杂草丛中有一条小鱼儿蹦蹦跳跳,因水位急剧下降,被杂草羁绊,不得脱身入水。他拾鱼儿于掌中,见其神色凄然,似有涟涟泪水盈眶,顿生好生之德,遂托鱼儿于河中,放其生路。此鱼初时欢快潜入水底,之后又浮出水面,游弋河岸流连难舍,很长一段时间才没入水中离去。
此鱼儿便是河神之女玉叶仙子所化。玉叶仙子纯真活泼,久居羌江河(即青衣江)宫殿甚感无趣。这一天,她在羌江河与鱼虾嬉戏游玩之后,情趣盎然,不顾龟相再三阻劝,冒险逆陇西河而上。也许是贪念沿途美景,或者是心无旁鹜,没有意识到危险一步步降临。及至暴雨倾盆,水势陡变,才惊悸恐慌,花容失色。巧的是遇见了吴理真,喜的是他帮摆脱了危险,真乃不幸中的万幸。从此,玉叶仙子心中多了一份一份牵挂,时常沿陇西河而上,细瞧那个瘦削的少年——自己的救命恩人。而这一切,吴理真茫然不知。
蒙顶山的最高处——玉女峰,峰上有蒙茶仙姑、甘露石屋。这位仙姑据说就是青衣江河神的女儿玉叶仙子,她来到蒙顶山,与吴理真相爱,河神知道后大发雷霆,坚决不同意两人相爱,并采取了种种手段,活活拆散了他们,带走了玉叶仙子。最后,玉叶仙子逃出了河神府,来到蒙顶山化作一座山峰,与吴理真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