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老大搁群里分享了微信今天在广州做的一次公开课直播,主讲的张小龙大叔正式回应此前业内关于小程序的种种猜测,重点就不再一一划了,分享一下此次的体会。
很多人看到微信开始内测小程序,大家说这是一个新的机会,我们应该第一波上去,去获得一些流量上的红利,但是那就非常遗憾,小程序是没有入口的…
张小龙鼓励大家通过线下的方式去推二维码,因为那才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微信作为一个工具只是希望能以工具的姿态来实现进入入口的窗口,在小程序消息传出的早期,我就在担心微信是否会因小程序的出现而臃肿而改变初衷,现在看来果真也是自己想多了。
首次关注到allan这个人是在逛知乎途中的一次关于“张小龙的2359篇饭否日记”的文章里看到的,这个69年的大叔在饭否的孤独世界里,自言自语地在深夜篆刻内心,各种内心的写照就印在这些三言两语里,微信就是在这些只字片语的码子中,逐渐出来了。
拥有7亿多的用户量,这个现如今被国人每天都要用烂的软件,已经完全不可剥离地和每个人相互缠连在了一块,不管在哪儿都能看到朋友圈、语音、表情,支付,它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方法,构建了现如今所有互联网从业者都眼红的微信生态。
大家都知道微信的价值观是张小龙个人意志的体现,对于一种用来联接沟通的工具,他很清晰地知道什么才是这个软件真正需要的,几年时间里,微信在改版上一贯保持谨慎态度,但凡一遇大变动,又引起业内的诸多风潮,知乎讨论量一日千里。
再回顾到自己近来做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抛开对产品本身的思考,设计手法也已开始变得更自然地为后面的商业变现留足余地,一些流畅的任务导向的功能设计也开始考虑到商业的拓展,哪一种方式更方便满足后期的商业诉求,内心已俨然自成一套说辞。
我不确定自己这样做一定错,但还是感觉自己太过于心机了,记得之前看运营相关的书里提到过一句“互联网的商业实质是通过免费的服务吸引用户,再通过销售、广告、增值服务来实现盈利”,这样看来,一开口就把后半段摆在桌前来做产品,显然是有点本末倒置的。
微信以克制而成名,在大改之前小心验证结果(比如起步阶段式全依照Android人机交互规范的系列版本,灰度上线不久就被骂而全部整改)正是因为力求产品商业拓展的稳中求胜,在保持微信工具属性第一位的前提下,所有的商业探索都做到了深思熟虑,再联想到今天小龙大叔在“小程序十问”中的一系列“不支持、不允许”,也就自然理解了其中深意。
产品作为互联网企业的价值折射,就好比是面子、里子,面子难看,里子也不会干净到哪去,想什么,做什么是0,想怎么做才对,再做什么,才是1.
同为互联网从业者的大家,见仁见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