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罗胖的分享,关于高考带来的有限游戏思维,会影响到我们在人生这个无限游戏里的表现。
高考是简单的,并非指它题目简单,并不简单,而是它的规则流程简单,明确告诉你分值权重,只要努力,就能有收获。但之后,所有遇到的事情,都不再是如此,想要自己去摸索,自己去经历,自己去争取,自己去排权重,也不再有标准答案,甚至,千辛万苦耗尽心力努了力,却发现,此题无解。比如要签下单子,而对手能够提供拍板客户家孩子名校名额,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输,但很可能到最后才会知道。
就比如考研,除了分数,面试时影响的东西太多,本科学校,本科表现,眼缘,老师是否早就熟识认可……每个老师看中的东西不一样,不知道对方按照什么标准打分。
再比如,在人生每个大的选择前,选什么专业,去什么学校,做什么工作,去什么城市,和什么人谈恋爱结婚……按什么标准选呢?在二十来岁的年纪,阅历尚浅,价值观尚未成熟,每个当下情形不一样,之后变了要怎么办呢?
罗老师给的如何脱离高考的有限游戏思维,转换为无限游戏思维的方法:努力和放弃都重要,以及在人生里,一切都是保值增值的资产。
一直不明白老爸一直跟我讲的“尽力就好”,这个尽力要如何衡量。很喜欢的那句“请上帝赐给我勇气,让我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儿;请上帝赐给我平和,接受那些我不能改变的事儿;请上帝赐给我智慧,让我分得清上述二者的区别。”可惜这个智慧不可道,之前想应该需要阅历,价值观引导,后来看得到同学分享,发现还有对当下情形的分析,不同情形可能性不一样。虽然没有确切的标准,但好像有了参考的方向,看事情也可以更长远些。
关于人生这个无限游戏里的资产,之前的我认为需要时再去结交,再去利用,总之,十分斤斤计较,生怕自己吃了亏。《爱的艺术》作者说,对他人,应该出于爱,也就是主动付出,而不是索取回报。人生路上碰到的人,是资产,是未来有无限可能的,而不是想方设法变现利用的。这个角度,就能很好理解“莫欺少年穷”,人生是有无限可能的。
最后罗胖说的:不要直奔目标,要直指人心。这个让我想起了“以挣钱为目的,是挣不到钱的”。我大学的兼职生涯,就很好的解释了这句话,直奔目标,而非出于顾客的需求,对方会不信任,不信任就不会有成交。想到在长沙的时候,碰到好几个通过“求求你帮帮我”来卖课或者加微信的微商,引起我本能的反感。我想这就是不从顾客需要角度出发,当然他们有kpi,也是可以理解这种急需的行为,不过的确不能持久。而对于我来说,这种类似于道德绑架的方式让人很不舒服。这可能很好地说明,要让人心悦诚服地听你的,得让对方得到好处,觉得舒服。
因为近两年,特别是近半年的经历,还是算看开了蛮多,一直坚信:只要不下场,也就是活着,就有机会。只是关于要什么,独属自己而坚定的价值观尚未成熟,不过,一直在跌跌撞撞地探索,迷茫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