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开始,娃正式步入幼儿园大班的学习,这意味着“幼小衔接”开始了。以前我对“幼小衔接”也是持反对意见,为什么要让孩子的快乐童年被各种提前学习给打破?可是当我开始计划让孩子去上民办小学、当我看到“幼小衔接”已经成为一种必经模式,当我听到很多一年级家长的哀怨之后,我也迫不得已加入了“幼小衔接”的大部队。
从学习内容上来说,不难,孩子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消化,只是突然增加的语文、数学作业让人有点抓狂。一周七天,几乎每天晚上的时间都浪费在了作业上,之前愉快的晚间亲子时光已经完全被愤怒和眼泪所取代。计算天天练,从开始的30题3分钟全对到现在10分钟还会出现错误;拼音都学到声母jqx了,却还搞不清a的书写方向……铅笔盒中满满的铅笔和橡皮无故失踪多次,目前仅剩下一支笔和一块橡皮,而这仅有的橡皮还在昨晚写作业的前后一秒钟内再次寻不到踪迹。
我一次次地调整作息时间和陪伴策略,希望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可现实却一次次的打脸,我的耐心消失殆尽,“温和”、“温柔”、“换位思考”……教育理念被我抛到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暴跳如雷!在我愤怒的嘶吼下,娃开始掉眼泪。由于孩子的个性太强,每次哭泣之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把自己反锁进房间。“嘶吼——哭泣——摔门声”,这三步配合得那叫“天衣无缝”。一阵狂风暴雨之后,接着再开始第二轮的暴雨前的平静和暴雨时的暴虐。
后来看到朋友圈最近霸屏的“陪读陪到心梗住院”,我不禁笑了,原来我也不孤单啊。平静下来,细细思量,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为什么之前融洽的亲子关系,在作业面前就成了另一幅模样?难道这才是我和孩子之间最真实的亲子关系,之前的融洽友爱只是一种和平时期的伪装吗?我想寻出答案,并努力改变这种焦灼的现状。
“作业”是块试金石
很多家长都会说:孩子快乐最重要。我想只要让这些家长尝试几次陪写作业,估计就可以试出哪位家长是真正将孩子的“快乐”放在第一位的。
我想我最近已经被试出来了。
为什么每次作业都会发火?发火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因为孩子写了十遍还是无法按笔画顺序去书写,因为孩子作了一个月的十以内加减法,可还是会算错,因为孩子的听写不能做到百分百全对,因为老师课堂上教的方法回家作业时竟然完全不会应用……在家长眼里,这么简单的内容都不能做好,那只能归结为“不认真”。家长可以接受“不会”,却无法接受“不认真”,因为这是态度问题。
对于一个只有五岁的孩子来说,或许她还不知道什么叫态度不好,或许她还不知道作业到底为何物,或许她还对橡皮铅笔这些新鲜事物保有强烈的好奇心。可我们这些易怒的家长却被作业本上的“优秀”评语和课堂上的老师表扬蒙蔽了双眼,一次次要求孩子做到最好。
“要求孩子优秀”有错吗?当然这个结果是没有问题的,而问题往往出在了过程上。一次次地对着作业本的不完美嘶吼,是形式主义的优秀还是真材实料的优秀呢?长此以往,孩子可能面对作业就会条件反射般产生一种强烈的抵制,学习本就枯燥,没有兴趣可言也就罢了,填充的全部是恐惧和厌恶,想来日后也不可能在学习上太优秀吧。
如果我真的像自己希望的那样——“孩子永远快乐”,那么,我真的应该想想,如何将每天的暴风雨变成一幅“和风送暖”的温柔景象了。
“幼小衔接”,父母更要好好衔接
幼儿园是个快乐时光,没有刻意的学习,没有书写的作业,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陪伴,而这种陪伴也是以“玩”为主,陪着孩子玩游戏、陪着孩子说故事……可是一旦进入“幼小衔接”阶段,陪伴的性质就改变了。因为作业,玩的时间被压缩,学习的时间增加,每天陪写作业也占据了爸爸妈妈大量的时间。家长觉得内容简单,而老师对作业又有要求,可孩子却未必都能达到这些要求,于是矛盾产生。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家长觉得自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陪读,换来的却是孩子的不认真对待,内心自然愤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家长在内心有个“预设”——即这些内容太简单,孩子不可能不会。于是,在这个“预设”之下出现的各种不和谐的状态导致了家长失去了理智。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孩子,或者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情况或许会有好转。我曾经观察过我家孩子,因为之前从来没有教过如何握笔,而且我也想当然的认为握笔是一种天生的本能,无需去教,所以跳过这一过程,直接开始做老师的作业。每次写拼音,不是歪八扭七,就是写出格子,说了多少次,依然没有大的改变,怒火就这样被逼出来了。后来我仔细看她写字,发现她一直是悬空握笔,所以重心不稳,写出来的字都是抖的,又因为无法控力,才会经常出现写出格的现象。当我发现这一现象的时候,也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也许她真的在努力想写好,可是方法不对,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而她的内心委屈我们却看不见。
家长与其为表面的错误发火着急,不如沉下心来好好思考,出现错误的根源在哪里?从根源上解决,好过千万遍的嘶吼。
“幼小衔接”,对于孩子来说是全新的阶段,对于家长来说也一样。从适应能力来说,我觉得孩子要强过家长,可经常听到家长的抱怨,我想不是孩子适应不来,而是家长还没好好适应这一阶段的各种转变。
作为正处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家长们,真的应该先放下“想当然”的包袱,收起那股子暴脾气,和孩子一起“慢慢来”!
谨以此文献给还没有好好转变的自己和各位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家长们,期待大家都能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的步入小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