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对学生来说,是不愿意面对的检测生死关;对教师来说,更是令人头疼的负重大山。
教师在期末考试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学生少,无论是考前、考中还是考后,都有大量的工作等着他们。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测试?试卷要注意哪些问题?大概是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为此,斯坦福大学专门为教师出具了一份考试季期末命题指南。
考试形式,应该基于教师想要检测的学习效果。以下列举了一些可能用到的检测形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选择之前,教师需要了解每种形式使用的基本准则。
【01、回家考试 】
这是一种新颖的考试方式,并且逐渐流行于各个学校,也似乎是最理想的一种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平静的环境、更多的时间来思考答案。当然,回家考试存在风险,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预防措施将这些风险最小化:
1)教师可以在每道试题设置字数限制,因为可能有的学生其他科目采取现场考试的方式,回家应付试题的时间有限,会造成跟其他考生相比的不公平竞争。
2)试卷应该进行明确的说明,比如是否允许学生互相讨论彼此的答案,是否可以无限制的使用材料,使用材料的范围是否仅限课程材料、图书馆资源?是否可以向课堂之外的人求助?
3)还有一种策略就是提前分发试题,并且允许学生之间进行咨询,但不允许做笔记,这样的方式相当于给他们一次考试前复习的机会,凭借记忆与整合能力进行回家检测。当然,这就意味着试题不能过于简单,应该充分展现学生的综合运用水平。
【02、课堂检测 】
课堂检测是目前学校最常用的一种形式,但相比回家考试,这种考试过分依赖于学生临场发挥的能力,并不能完全客观展示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当然,如果一定要采取这种形式,试题的选择就需要进行以下考量。
1)选择题:选择题是最难构建的,但是这种试题形式既可以用来检测学生信息的识别能力,也可以衡量学生概念运用的掌握情况。
如果采取这种试题形式,要确保试题的新颖度,不能只是单调陈腐地重复课本上的表述;也可以从讲课时提到而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中寻找素材,认真听讲并且做好笔记的学生就会得到意外的惊喜!
2)完形填空:完形填空主要检测术语和概念的记忆,如果使用该题型,可以引入其他非重点考核的部分,确保学生知识掌握的全面度。
3)匹配题:匹配题对于测试单词之间或单词与定义之间的关系识别非常有用。教师设计试题过程中要注意提供足够的答案选择,不能让学生通过简简单单的排除法就能猜出答案。
4)简答题:简短的回答有助于检测信息检索、回忆和分析能力,该题型与多选题的目的相似,但还要求学生通过回忆来概括,而不仅仅是识别正确的答案。
如果教师使用简短的回答形式,那么要让问题足够具体,学生能够在指定的空间里自信作答。
当然,如果学生长篇大论,即便答对了所有的要点,也违背了检测概括能力的初衷。
5)小论文:采用小论文的方式检测学习效果,可以给学生一个组织、评估和思考的机会,因此往往具有最佳的教育价值。然而,小论文打分不可避免具有主观因素,因此也是最难评分的。
教师需要确保,留足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给考试小论文打分。开始之前,也应该告知学生,并且和他们商讨评分的标准和方法,适当采纳他们的建议。
考试后就学生的答题情况对试题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是许多教师遗漏的一个步骤。
评分后并不要急着入档,可以将试卷拷贝一份副本,并附上一张便条,说明哪些问题最容易被遗漏,是否有不必要的表述混淆了学生答题。这一反思工作将有助于编写今后的试卷,并帮助教师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症结所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