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学业结束终于迎来期盼已久的寒假,也到了回老家过年的日子。
钟成在市里读书,他的老家地处高山上的一座偏远山村;回家的心情是激动的,但回家的路程是颠簸崎岖的;每次到家钟成都是面色发白,臣服于上山的十八弯,这次也不例外。
房屋的偏远让钟成一家物资的获取尤为麻烦,所以每年回家盯着日子跟父母去镇里赶集成为了过年前钟成最期待的事情之一。
“妈,还有几天就到上镇赶集的日子了。”
“咋了,这就嘴馋忍不住了,家里的萝卜青菜还多,吃着将就将就。”钟成母亲切着菜笑道。
钟成听后面露抗拒,“妈妈~我都要吃够了,再吃就要营养不良了。”
“大概是后天吧,你不是害怕坐车?”母亲笑着说道。
“诶呀,为了吃的这点路怕啥。”钟成听后拍着胸脯说道。
很快到了赶集的日子,因为距离远镇上人流又大,钟成一家赶集时通常会出发的比较早;而兴致满满的钟成也是久违的不赖床。
此时,商贩们也是瞪着三轮早早向集市出发,趁着天蒙蒙亮开始了紧张又激动的摆摊布置。卖菜的大叔仔细地将新鲜水灵的蔬菜码放整齐,翠绿的叶子上还挂着露珠。卖水果的阿姨正精心挑选着最饱满的果子摆到显眼处,果香隐隐飘散。卖杂货的摊主则在清点着小物件,把它们摆放得井井有条。
随着各地车流不断汇入,小镇的热闹氛围也渐至佳境。而钟成一家到达镇子已至午时,跟往年一样,钟成下了车都会和母亲去吃一碗牛筋面。而牛筋面摊位的位置也是地利人和,处在两条大路的交汇旁,人们吃完就可以进集;买的东西太多也可以放在摊位旁边让老板帮忙照看,因此,这摊位也是异常火爆,但座椅位置有限,钟成等了好久才吃上一口最爱的牛筋面。
吃饱后也到了干正事的时候。踏入集市,那扑面而来的便是如潮的人群。只见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们仿佛汇聚成了一条流动的大河,在各个摊位间穿梭不息。男女老少,形形色色的人都聚集于此,有挽着菜篮子精挑细选的主妇,有好奇张望满脸新奇的孩童,还有结伴同行嘻嘻哈哈的年轻人。
那一声声响亮的叫卖,更是将集市的热闹氛围推向了高潮。“新鲜的水果嘞,又大又甜,不甜不要钱咯!”水果商贩扯着嗓子高喊着,手中还熟练地摆弄着那些色泽诱人的水果,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刚出锅的热包子哟~,香喷喷的,快来买呀!”包子铺的老板也不甘示弱,热气腾腾的蒸笼前,他的叫卖声带着十足的底气。卖小饰品的摊主则拿着一串串亮晶晶的手链,晃悠着喊道:“漂亮的首饰啦,便宜又好看,姑娘们快来挑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像是一场热闹非凡的大合唱,在集市的上空回荡着,让这原本就拥挤的集市,更添了几分火热的气息。
再看那些摊位,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人,有的在询问价格,有的在仔细查看商品的质量,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便宜点嘛,老板,我多买点儿呢。”“真不行啦,这已经是最低价咯,你看这质量多好呀。”这般热闹的场景,仿佛一幅鲜活的市井画卷,展现着生活的烟火气与热闹劲儿。
而这些都与钟成没有太大关系,他的任务就是去小卖部买几个鸡腿,跟在父母后面,一旦父母东西买太多拿不动了,就放在一个相对空一些的地方让钟成照看,随后再去买其他物品。
而钟成则开始津津有味的啃起鸡腿,坐在路边看着人群熙来攘往,想想自己还有什么想要吃的玩的。
因为镇子的位置处于两县交界处,周围的人们大多是偏远山村而来,都要趁着天黑到家。因此摊主的叫卖声之中开始夹杂着拼车的叫喊声,钟成一家也不例外,每年都是匆匆来匆匆去。从起初的“还早,买啥想好了慢慢买”到后面“赶紧看看还缺啥,车主又催了”。
高高兴兴的赶集疲疲惫惫的回家是钟成每一年的常态,即使他只是看管东西,但能够见到形形色色的人和琳琅满目的物品让他乐此不疲。
多年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钟成的老家离开了山村。他成了市里人,不再忙活着赶集筹备过年物资。没米没盐的时候走下楼去就有大型超市,菜市场也离得不远。他没有再体会过那种争先恐后的滋味,没有再见过奋力吆喝的场景,也没有再啃着鸡腿看管物资。
他明白,集赶着赶着有些东西还在,但有些东西却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