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学习:有的学生装出一副认真做题的模样,但其实并没有在做题。例如,他们不断地抬头看黑板、翻书、装模作样地沉思、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这种行为和拖延行为性质是一样的,只不过隐藏在看似正常的学生行为背后。不同之处在于,拖延的学生在做与解题无关的事,而假装学习的学生在做看似与解题相关的事。经过访问和调查得知,这类学生要么是不知道怎么做题,要么在老师走过来之前装模作样地做小动作,以打发时间。
会演戏的学生在班级里面属于情商比较高的孩子,这种孩子不论在人品还是在能力方面都属于中上游,由于太过懒散成绩一般在中下游,他们不是没有尝试过努力,可能因为失败的次数太多了,降低了自我效能感。这一部分孩子需要老师在心理和学业上进行多关注,多鼓励,多观察。他们进步的空间是很大的,需要外界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他们才可能迎难而上。
模仿学习:和前面三种类型的学生不一样,会模仿学习的学生通常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题目,但他们只是重现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出来的步骤。这类学生需要不断参考老师所给出的演示例题,并将例题与自己手头的题目一点点地对应起来。如果老师所讲的例题和他们手头的题目稍有不同,他们就会卡住。虽然老师都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去模仿,讽刺的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老师希望他们模仿,学生会把老师示范的解法当成老师希望他们模仿的解法。
这种孩子有梦想,也有上进心。掌握知识不太灵活,一个是源于她自身的思维模式,再一个源于教师的授课方式。他们喜欢传统的教学方式,认为有安全感,不想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因此,在知识的落实上比较到位,但是一遇到灵活性强的题目,得分就不容意,甚至逃避。面对这样的孩子,要让他们多接触到灵活的题目,鼓励他们敢于挑战,鼓励他们敢于试错,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允许他们反复。
自主思考:最后一种学生就是自主思考的学生。这类学生会埋头思考,把老师布置的题目和自己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有的学生能做对,有的会做错。他们真的会如老师所愿那般认真思考,并评估自己有没有理解所学的内容。这样的孩子太少了,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应该是985,211的后备力量。
在这些班级里,超过一半的学生都在模仿学习,而偷懒、拖延、假装学习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5%。那些如老师期望那般自己尝试思考的学生甚至不到学生总数的20%。
自主思考的学生尽管占少数,理论上但是可以充分利用鲶鱼效应来激活他们,但是在初三这一年由于学业压力的增加,孩子们一般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孩子在一起商量难题,中等生的孩子在一起商量中档题,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则聚在一起很迷茫。让成绩好的孩子帮助优秀生,只能是一段时期可以,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还是要鼓励一下中游生逆风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