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已经多次强调过,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是产品的本质和本源,只有让用户觉得有用、觉得好用,才能留住用户,进而提高产品粘性和用户量。我们今天要谈的用户需求,是奠定产品可行性和实用性的基础,只有找到了用户的需求,明确用户选择自己产品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用户需求找不好,用户们就会觉得他们没有必要使用这些产品,这产品也就形同虚设了。所以说,找到正确的用户需求至关重要。
用户需求的重点在于“探寻”和“痛点”两个难点,在这篇文章中,你将会看到由这两个重点延伸下去的一些理论知识。
探寻用户的需求
有人说,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我觉得用户需求也是这样。
探寻用户的需求最忌讳的就是产品经理闭门造车,期望能待在办公室那舒适的躺椅上便灵感闪现,这种想法是愚蠢且错误的。身为一个产品经理,应当多走到生活中,无论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调查调研、细心观察、网络言论等),只要能找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麻烦、问题,就能根据得到的数据和报告进行深度分析,进而统计出主流用户的需求,并推测产品对应的用户群体,再根据这用户群体深入挖掘隐藏的机遇。为什么说用户需求源自生活却高于生活?因为用户需求在到手之后还要进行筛选、提取和分析,找到大多数用户的刚需,才能继续研究下去。
每当你在感叹,如果有这样一个东西就好了的时候,请注意,其实这是你的机会。 ——郭霖
任何一个想详细了解用户需求以做好产品的产品经理,都应当走进主流用户群体的生活圈,抑或是把自己代入用户的环境和状态,然后细心观察和体会每一个细节,十分仔细地观察其中蕴含的麻烦、问题和一些小的不方便的地方,然后把它们记下来。这些东西看似只是一堆无用的冗余数据,但实际上,一些有心人往往能从中发现巨大的机遇,进而抓住这难得而珍贵的机遇,然后深入研究下去。这是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必须懂得的探寻用户需求的一种方法。方法不止一种,但其核心往往保持不变——
用户的需求常常在生活中的一些微妙的细节得到充分的体现,抓住它们,就抓住了机遇,就抓住了未来。
探寻用户的需求,就是在探寻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到底想要干什么。如果无法在生活中和用户群体当中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观察,而仅仅只是在办公室里空想,不去深入研究用户,那么这用户需求也是八成找不出来。“用户需求是来自用户的需求,不仅仅是产品经理的”,这句话好像是废话,但有谁能真正把这句话铭记在心、实践到底呢?
用户的需求随时都有可能变化,所以不仅仅应当在开发产品前探寻需求,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听取用户的意见、探寻用户的需求,然后根据它们去打磨、完善并更新产品。再次强调一下闭门造车的坏处,当产品经理探寻完需求后开始闭门造车、十年磨一剑,那么当产品研发完成准备发布时,才发现用户的需求已经变了,而这产品还是在原来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的。如此一来,这产品的用户量自然就提不上去了。
需求在变,时代在变。跟不上时代的产品,便会被时间撕成碎片。
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哪里有不便之处,哪里有有需求;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
找痛点、做特色
用户需求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痛点”,一种是“痒点”。痛点指的是用户必须要满足的需求,不满足不行,例如吃喝拉撒睡、学习工作玩等都算是痛点,手机的电话等通讯功能也是痛点,就是刚性需求;而所谓的痒点,就是指用户可以有这个需求,有了会用,没有了也不会影响生活。我们要找的用户需求,应尽量是用户的痛点而非痒点。
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以用户的“痛点”为基础构建起来的产品,就已经具备了极大的潜力,再做好产品的体验,加上一些自己的特色以保证产品的差异化,就能够把许多用户黏在这产品上——因为这产品恰好满足了用户的刚性需求,而它又做得足够好,所以用户就离不开它了。
而以“痒点”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产品,如果没有其自身的一些吸引人特色,那用户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理由选择这产品。这种产品几乎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它能解决用户的问题吗?它满足了用户的刚性需求吗?它使用户的工作和生活提高效率了吗?大部分用户对于可有可无的产品都会选择弃之不理。
产品的基础可以是“痒点”,但最好是“痛点”,因为“痛点”才是用户真正的刚性需求。
总之,无论如何,产品的基础应是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需求应当从生活中仔细探寻,深入调研用户们的一些情况,把问题、麻烦和不便之处作为机遇,在确保它是大多数用户的刚需的情况下,以极致的用户体验打磨由“痛点”构造起来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