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应该是我近一个月读的最快的一本书,在看周国平序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于娟这个人我似曾相识,翻看目录才想起来,前些年在网上看到过关于她对于自己为什么有癌症的分析,就如于娟挚友郑培源提到“我很怕媒体把于娟的故事解读成一个关于都市人健康话题的新闻快餐,得出譬如晚睡导致癌症,大家一起早睡的速食结论”不得不承认,当年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文章我也以为是关于健康话题并且是作者在留念人生的论调,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直到今天练车失败,暴雨中看完这本书才重新审视于娟的观点和我的认知。
“于丹说,一个人的意志可以越来越坚强,但心灵应该越来越柔软”就像在北京之行中,老赖和他的女婿说“也许你一直都不会明白何为绝处逢生,何为喜极而泣的切身体会,你不会明白几分几角对于生命的意义”,人只有在经历过才会有成长的认知,当然坚强的意志是可以锻炼和培养的,而柔软的心灵却是潜移默化中修炼,甚至并不能体会。
我是个很容易对号入座的人,针对书里描述的情节或者言语我都会有假想,假设这真的仅仅只是对健康问题的反思,我想我应该汗颜,虽然我不熬夜没有突击作业,但是缺乏毅力,缺少锻炼是大忌。看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在想,我30岁的时候如果让我而立,我拿什么来立?是蹭蹭暴涨的体重,百无一用的脾气,自以为是的优柔寡断又或是一地鸡毛的生活?我曾经被激发的斗志是因为大意轻敌以失败告终的中考,高一军训乃至之后的一个月,我曾经假装斯文地不与新同学交流,因为一整个暑假所有老师和挚友都在为我惋惜,人生第一次自卑就是我认识到再多解释都抵不过结果,过程并不重要。所以我倔强地假装坚强的参加初中毕业聚会,高昂地走在用毛爷爷铺就的重点高中之路,只有我自己知道有多不甘心。但有一天我在图书馆突然明白,过程和结果无所谓先后,没有人无聊到去追究前因后果,而后我又恢复了迷之自信,报名参加演讲比赛论文比赛主持人比赛综合素质比赛,反正只要和数学无关的不需要琴棋书画的,我都去了,以至于毕业多年只要有同学聚会,当年的辅导老师总是能提及到现在上不了台面的某些成绩。我想这就是上帝开的小窗带来的意外收获。我比较喜欢于娟和光头的交流方式,依赖却不黏糊,独立却不分离,当然我还看中的是他们作为文人的面世方式和处理思维。虽然三十岁之前我可能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但是索性接触这本书还不算太晚,可以对现有的情况有所改进。
“时间就是个矢量,碎在身后便永无更改。你只能听任一地琉璃倾泻,却回不得头伸不得手去挽回些什么莫如坐下静静坐下听它落去心底”。过去的时光纵然再无邪亦或是多苦难,也不过是揉碎了在岁月里,未来是个未知数也总是逝去的人的明天,不够崇高到替谁珍惜,也需要自私地为自己把握。
PS我相信这本书并非在传递悲伤,见仁见智,生命之花总在开放或者在积聚力量等待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