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一个刚入门的产品经理,还是一个资深的产品经理,都要注意搜集行业信息,面对一个个流行的产品概念,怎么去判断是即将到来的潮流呢,还是过眼云烟的泡沫?
有一条Gartner曲线,是专门用来评估技术成熟度的,指的是一个概念从开始提出到媒体过渡炒作之后回落,再到真正的运用的周期。
这条曲线向我们揭示了任何一个概念的炒作周期,就是从提出到流行,最后落地或者消亡的全过程。回顾过去几年流行的概念,基本上都是走的这样的路线。
因此,看到一个流行概念的第一步可以去看这个该你那是在技术成熟度曲线中的哪个环节,这可以帮助我们去判断,目前这个概念是处于哪个阶段,未来会向哪里走。
其次,需要去看概念的源头和演化。比如,最近大热的“人工智能”的概念,最早提出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从提出到应用,已经经历了3次的流行但均未真正的被应用起来,那么,最近为什么人工智能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了呢?这是因为硬件、数据和算法都已经完备到一定阶段,可以使得机器处理能力优于人工的处理能力了,所以才人工智能才真正到了面向应用的边缘。
再比如现在很火的“内容创业”。根本原因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已经建造了差不多了,而好内容反而成为了吸引流量的关键而变得越来越稀缺,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人追逐这个风口而去。那么“知识付费”呢?知识付费更像是传媒、教育、出版的结合,在碎片化的时代提供一种快速学习的方式。
因此,任何概念都值得正本清源的重新思考,去发现问题的本质,看到火起来的真正原因,才能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判断。
最后,就是该行动了。得问一句,基于我对于这个概念的判断和思考,我可以用来干什么?比如微信公众号火了,在发现写公众号文章基于朋友圈来分发的本质之后,真正重要的是行动起来,无论是作为一项推广渠道,还是可以进行公众号的创作,这些都是真正把握住了这样的一个概念。如果这个概念是一个确切的必然的趋势,那么必须去想,如何才能为我所用。这才算是对一个流行的概念真正有过思考,之后的行动。
现在任何一个产品概念的流行到普及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也提醒着我们必须有更深刻的判断力去思考这个概念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让这个概念为我所用,唯有这样,才能不断更新我们自己的认知,创造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