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刚刚经历了一次艰难对话,事情的起因是因为一个学员在我的朋友圈留下很不客气的提意见的话。因为我每天早上会在起床后发送一条记录我前一天学习结果的图片,其中有一张是我练字的字帖,这位学员的留言是:“杨老师,请您不要拿您的丑字拿出来晾了!”
说实话,按照我原来的暴脾气和敏感脆弱又高傲的内心,我一定毫不客气就会和他怼起来。幸好,前段时间刚刚学完有关“提意见”这个方面的知识,让早上的这场对话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给人提意见,或者接受别人的意见,都是一场艰难的对话。因为,给人提意见,搞不好就会引发一场人际冲突,导致关系破裂;而接受别人的意见呢?同样艰难,因为我们每个人从本能上都会认为自己挺好的,即使不好,你也不能讲我,哪怕对方讲得对,我们从面子到心理都很难接受。
想想你自己心平气和接受别人提意见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啦?我自己倒是还记得,在不懂如何好好接受提意见这些知识之前,我能“记恨”给我课程提意见的人好几年。
如何能更得体的提意见和接受意见呢?耶鲁的“世界学人”项目对提意见和接受意见两方各有七个要求,意在打造理想的反馈情境。
关于怎样提意见的行动指南:
1、提意见要事先得到对方同意。人家不想听,你就不要主动提。
2、事先想想怎样提建议才会有效果,会给对方造成什么影响;要澄清自己的意图;你的意见要集中在对方此前言行给你造成的感受。一句话,虽然是提意见,尽量讲自己,别讲对方。
3、要及时,越快越好,而且最好私下提。许多话,当时不说,以后最好就别说了。
4、对方辩解反弹的话,你要提问、聆听。如果你就是为了怼人的话,可以不用顾忌对方的反弹。
5、探索解决办法,感觉合适再提要求。
6、下一步怎么做,要有跟进。不过这得看氛围,看感觉,感觉对了才有双方一起解决问题的事。
7、谢谢对方听你提意见。这一条是基本礼仪,不论结果是合作还是互怼,谢谢对方你吃不了亏。
关于怎样接受意见的行动指南:
1、心胸开放,仔细听提意见的人有什么要说,别打断。
2、继续保持心胸开放,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努力克制不为自己辩护。
其实这两条是同一种意思,只不过体现了重要的事情要讲两次,因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完完整整听完别人对你的批评,中途不打断,确实认真听下来,真心是需要度量,或者说是一种难得的修为。
3、轮到你说话时,先问明白自己做了什么,对他造成了什么影响。
这里的关键还是要克制为自己辩护的第一反应,而是搞清楚自己影响到对方什么了。不自我辩护的理由是现在谈不上谁对谁错,用不着职责,要把焦点放在能说清楚的地方,就是对方感受到了什么。
4、把对方意见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一遍,确认准确与否,澄清含糊之处,顺便发出了自己认真听的信号。
这一条特别重要但常备忽视。往往是一方自以为讲清楚了,另一方自以为听明白了,其实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结果双方各说各话,各树一个稻草人当目标。
哲学家丹尼特在《直觉泵》里介绍一个方法:如果你还没有把对方的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讲出来,讲得比对方还好,又充分地认可了其有价值之处,那么你就没资格批评对方。
5、消化意见,聚焦于对你有价值的地方,关注它能怎样使你改进提高。
6、如果你愿意汲取意见的话,制定改变计划,执行计划,跟进计划。
第5条和第6条的关键词是决定权在你。你愿意承认错误的话没人拦着,但你不需要认错。
7、谢谢对方向你提出意见。
即使有这么详细的指南,我也并不指望每次都能得体的应对提意见这样的艰难对话,因为这样的对话表面上是一个对话,其实总是三层对话。
第一层是关于发生了什么的对话,有关事实;
第二层是关于谁伤害了谁以及怎样伤害了谁的对话,有关感情;
第三层是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的对话,有关身份和自我认知。
我们多么希望人与人之间是真诚对话,即对方提意见是真心为我们好,而我们虚心接受意见是为了真正希望自己有提高。然而,提意见到底是为你好还是想黑你,这的确很难判断。
那到底我们还要不要提意见?我们先得承认对话大多数时候不能解决问题,但对话这件事本身还是值得我们做好;另外信任是世间真正的珍宝,却很容易消逝。你要是以为好朋友随便怎么提意见对方都能理解能接受,那就错了。
愿我们都能越来越从容的应对艰难对话。
感谢:《得到》“王烁30天认知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