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意这个逻辑。
例子:孩子兴趣班选择的故事。
我认识一个家里三代教书的妈妈,是我以前一个五周岁学生的家长。这个五周岁的小宝贝叫:萌萌。萌萌相比别的孩子更自律,更稳重,更加的明白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这对于五周岁的宝宝来说是非常非常难得的。萌萌五周岁了没有上过幼儿园,只是分别报了四个课程,分别是:
1.三字经背诵朗读(妈妈要求:上这课必须认真朗诵,完成老师背诵作业即可。)
2.便是我的绘画和手工结合课(这是萌萌自己选的,妈妈的要求是:既然这课是萌萌自己选的,无论喜欢与否一定要认真完成本期。)
3.钢琴课(这是孩子在大多乐器中自己选择的,妈妈要求是:每课认真,每周固定练习时间。)
4.甜品制作课(这应该不算是课程,更像是亲子活动。妈妈的要求是:把做好的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那次和萌萌妈妈对话完,对于我来说我内心是震撼的。萌萌有别于其他孩子大多的原因是她的妈妈,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杠铃策略。
这个妈妈每次上课都会调看监控,然而调看监控的内容是我惊讶的,她并非是监视自家的孩子,而是观察其他的同学。她有两个原则:同班孩子基础如何,年龄差距这些她都不在乎,原则是,第一老师要乐观开朗,第二同学规矩认真。
更是有点:每课结束她都会引导孩子反思这节课,即使孩子错了,她也要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这就是试错的开始吧。
虽说我还没有子女,不过这无疑是对我非常好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