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抵达的地方”?

回家的路上听了一个一席的演讲,名字大概是《梦想抵达的地方》。

很常见的开头,用“余生只能做一件事,那么你做什么”来提问很多人,这种视频有一种虚伪矫情而烂俗的味道,令人无感,这种感觉延伸到了之后的演讲里。

之后的内容包括演讲者的梦想,建一座自己的房子,等待有故事的人的到来,以及他们如何在人到中年让自己的人生转了个弯,特意奔赴了大理去建造他们的房子,和这个过程中遇到的人事物。

这个俗烂的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肯定也不是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能够真正有执行力去做这件事,那么不管我是否认可她的想法、观念,我都应该对她有一种尊重。并看到一些她独有的价值观,比如“不一定要拥有某件事物,可能你拥有了这个房子、男人、孩子,你反而被固定了”等等。看看别人不同的理念与生活方式,就当是开阔眼界也好。

不过,我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个人认为,演讲者的这种刻意的生活方式还是过于着相了,她认为人一旦拥有某些东西,或者安于某种生活,就意味着这样的人生很难有什么新意与自由可言了。但是,你认为你所拥有的是真正的自由,又怎知他人是否认可你所谓的自由,或是他人就不自由呢?以自己的套路去解释他人,骨子里还是有一种刻意的清高与自得吧。就像演讲者拍摄的询问他人余生做什么的视频,自认为看到了不同的人与故事,获得了虚伪的幻想似的满足,这些并不能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内心的自由,从来不是一个人非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与环境,去一个类似大理或者西藏之类可以“流浪”“顿悟”的地方才能获得呢。这样的自由,未免形式大过于本质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回家的路上听了一个一席的演讲,名字大概是《梦想抵达的地方》。 很俗的开头,用“余生只能做一件事,那么你做什么”来提...
    躺在金字塔下的猫阅读 1,495评论 0 0
  • 本来想在简书上写文章,心理的计划是从下礼拜再开始的。但是,今天看了李笑来老师的《为什么要写作》的文章,其...
    树树妈阅读 4,023评论 1 1
  • 最近疯狂迷上了BBC纪录片《巴黎私厨》。这里面让人眼馋的不仅仅是精致的法国料理,还有那个妆容和着装始终美丽的女主厨...
    安的烈阅读 5,519评论 0 23
  • 我们先从经济学的三个 基础问题开始:·社会应该生产什么? 应该 如何生产?·谁来消费所生产 的东西?由此得出市场,...
    Miao_6cd8阅读 3,86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