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观后感吧?不对,上学的时候写过很多教育电影的观后感,那些都是作业性质,这么多年过去了,再一次写观后感是为了一个好的剧本?好的演员?也许是为了一首好的主题曲?终究想来,不过是为了一句叹息。
《香蜜沉沉烬如霜》和《延禧攻略》应该算是同档期上映的电视剧,接档了同一男主角的《一千零一夜》,这部剧自开播来就引起了很大的讨论和关注,从一开始一向倒的好评,男二戏份的灌水说,编剧与剧组之间的口水战,男二与剧组之间的取关,观众盼女主把男主捅死,盼男主复活,盼女主死,直至本剧的结束。
以上这些网上铺天盖地,举不胜举,这不是我关注的重点,作为一个向往写作的人,这样热度高的由小说改编的剧集,只是想探讨一下,故事本身,不关乎故事之外的事情。
这样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去翻一翻小说,有的时候会发现,原原本本忠实于原著的,例如《琅琊榜》,那是因为首先编剧就是作者自身,并且原著的故事线本身就很丰满,足够画面感呈现。
还有更多的是借用了小说的部分元素和热度,有可能是一个开头,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人物结构,最终由编剧将故事丰满起来,《香蜜》这个故事就是这样的,小说的主故事情节,其实抛开了下凡历劫,抛开了最后的寻妻,整体结构并不是那么的完整,而编剧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更加的丰满,具有可观性和故事性。
而最具争议的男二戏份的部分,我反而觉得这是为了使黑化更加合理,人物性格更加丰满的存在,如果按照原著当中所写的来拍,也许又有吐槽党要说男二黑化的好无理,好随便呀。
其次,这个故事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热度,当然功不可没的是演员的颜值和演技,后台的服装,后期的不止五毛钱的特效之外,还有就是那从22集就开始逐渐加深的虐来虐去,到了今天很多的观众都在说,其实虐的是观众,是呀,作为一个编剧,所需要的就是赚取观众的眼泪呀,这样才能在你的脑中和心中留下深深不可磨灭的印象呀。
写一个故事其实应该也是一样的吧,终究来说我是一个忧郁的人,写不出《微微一笑很倾城》这样的甜宠文,我脑袋里的故事都是些虐到最后全部主角都死翘翘的故事。
最后想说的是锦觅在死前回忆起的斗姆元君的话,说实话我觉得斗姆元君的出现,是编剧最有慧心的一笔。原著当中的如来佛,各种对于本剧超脱网红小说的套路没有任何用处,反而是斗姆元君让锦觅的死有了另一层意义。
若为普度众生而死,这才是一个上神所应该做的。大爱的付出总是会收获甜蜜和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