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墙登临记3

从神策门到玄武门

神策门在玄武湖的西北角,跨过西北护城河上一座小桥,向左沿着小径走过一段缓坡就来到了城门前。青砖墙体耸立,上有雉堞,无城楼。门洞砖拱券上方嵌有一方三联

灰白色大理石板,上书三个金色大字“和平门”,形制与中华门一致,门洞东侧立有一方白色矮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城墙神策门”,红字非常醒目。门洞两侧悬挂一副巨型春联“神策定和平喜听城头鸽哨,灵蛇延福祉逗开春首梅花”。

进入城门就是进入了一个东西狭长南北短粗的院子,南面的墙体明显高出一大截,其他几面与外边城门等高,西侧墙体呈弧形内收,再与南墙平行延伸,在西南方向与主城墙汇合。东侧墙体较短,且逐步抬升,很快接上了主城墙。院子的西南角面向北开有一个大门洞,墙体高大厚实,下半部条石垒砌上半部青砖叠压,一层石拱券和数层砖拱券构成了宽大的城门洞。在下边看不到城楼,这是神策门的主城门。

门洞里有敞开的两扇对开的红色大木门,通天贯地,可以看到两扇门的下部均已朽烂,包裹木门的铁皮铁框锈迹斑斑。前边不远穹顶上方开有一条宽缝,可以看到上边的天光,这就是第二道城门,是上下启闭的石门,又叫千斤闸,用于瓮城内关门打狗,南京古城的多座城门都是这样的两道门,现石门均已不存。

穿过门洞来到一个小广场,转过身抬头一看就看到了城楼,据说这是南京古城唯一保存完整的历史建筑,但是明代的原物早已毁于战火,现在的城楼是民国时期重建。城门东侧有平缓的登城步道,上到顶可一窥城楼全貌。该城楼重檐歇山形制,飞檐凌空,脊兽兀立,“飘檐半雨残阳,翘角孤云晚照”。黑门黑窗,间以白墙,中门北开,有木梯可登上二楼,一楼墙壁陈列图画,二楼门窗锁闭,只有玻璃匣子装着的几块老城砖。

站在城墙之上,看到这座瓮城的全貌,这是南京十三座城门中唯一的外瓮城,也就是瓮城设在城门之外,而昨天我们去过的中华门城堡则是典型的且规模最大的内瓮城。

今天依旧阳光明媚,风吹过来也没有昨日的寒,我们沿着城墙向南方走去,右手边是低矮的草木坡和新旧各异的城内建筑,左手边是色彩明快碧波荡漾的玄武湖,东方蜿蜒起伏的钟山近在眼前。城墙和湖水之间,生长着许多高大的水杉,铁锈色的叶子,还挂了一些黑色的种子,这是我们在北方从未见过的。

路标宣布从神策门到玄武门有2300米,中间有个中央门,只是在城墙上看不到。雉堞高的地方将近两米,我们只能从垛口或者下边的小窗洞向外张望,女墙一直就是一米来高,可以很轻易地看到城内。因为一直沿着墙边走,所以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刻有字儿的墙砖,之前在中华门那边也看到过,导游也介绍过,不过还是现在在明亮的光照下,不用弯腰就能看清楚上边的字儿,让人感觉舒服多了。其中一块砖上写着“袁州府宜春县提调官主簿高亨 司吏陈廷玉,烧砖人那福,人(字迹不清,我认为应该是火字)户高受,洪武十年  月  日”。烧制时间、匠户和监督人都被清晰地记载下来,便于追责。

数次歇息,许久之后我们走到了玄武门,路不通了,就此下城。玄武门城楼是新建的,雕梁画栋,古意不多。穿过玄武门可以来到环洲岛,观赏到刚刚绽开的数朵朱砂梅江梅绿萼梅,在水天一色映衬下,一幅绝美春光。

短短数日,我们在658年历史的古城墙上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自然无法领略六朝古都的几分底蕴。千古兴亡多少事,金陵春水恨悠悠。

我还是喜欢登古城,哪怕那“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得缘于公司内部同事组织的暴走南京城墙活动,来宁10年,终于有机会周日(1.27)和大家一起登上了南京的一个个城门,...
    Delia时之沙阅读 2,700评论 0 1
  • 登临南京古城墙 素爱登城墙,这可能是小时候喜欢爬高上低行为的留存,登高而呼,极目远眺,好像还是很有威风的意思。我们...
    听风66699阅读 72评论 0 3
  • 题记:帝都一城开四关,城设五险护长安。自古都言不可破,岁月时过境已迁。古时因为御敌筑,今日已成民乐园。凭栏仰望...
    高山流水无情剑阅读 3,511评论 16 44
  •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不知道多少辈的南京人童年时都吟过这段童谣。其实说起...
    小百合MMT阅读 2,127评论 0 1
  • 中华门城堡是南京古城墙的典范,无论从何处过来,都会看到雄伟壮观的它。 我们从北面进来,并没有看见城楼。 入口处,检...
    听风66699阅读 8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