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老师们常常坐在一起,谈论各自班级的学生管理工作。有一个话题很熟,那就是“什么样的学生好管?”。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常常是:那些平时最老实的、最听话的学生最好管,而那些最活跃的、好说好动、所谓“调皮捣弹”的学生最难管。所以有些班主任老师对这些所谓“难管的学生”看法颇深,常会有在班级或办公室为某事训斥他们一通。
其实,对此,我却认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最好不要再用“管”字,不要在“管”上做文章,而应该突出在“导”上。
尽管说班主任的工作有依据学校的学生管理条例、规章制度对班级学生进行管理约束的任务和责任,的确我们也“管理”了这么多年了,但是现在想想,只会“管”学生,像个严厉而喋喋不休的大妈,真是不符合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规律,更与当今的素质教育思想相距甚远。
传统牧羊式地“看管”学生,是简单粗放的教育管理方法,有百害而无一利,最大的弊端就是遏制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个性培养。教师“管”学生,有强性压制、使学生服从的倾向。教师高高在上有咄咄逼人之势,有时难免理智不清、犯下仗“势”欺人、吓人的错误,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与老师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可能会暂时的向老师点头称是,但在很多时候他们是口服心不服,有时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
班级常出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应该多在班主任身上找,“我是老师”、“我是班主任”,这种想法在班主任教师的传统思维模式中根深蒂固。在处理班级学生工作、问题时,班主任就会始终以“我”为中心、为出发点,没有把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心里,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思想,可能会直接导致教育的效果是虚假的,教育也就不会成功。特别是学生的畏惧、恐慌心理将严重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对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影响更大。
所以,班主任教师必须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以平等的身份和心理面对几十名孩子。班主任的威信和威严绝不是“严管”、“狠管”能树立起来的。无数事实证明,学生们最喜欢、尊敬和爱戴那些真心爱护他们、关心帮助他们、理解他们的老师。只有这样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才最明显。这是因为学生们是有感情、有自尊、有理智的活生生的人,这是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的本质所在。无论教师面对多大年龄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应该永远是平等的,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必须首先是爱学生、尊重学生,然后才是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而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就是引导,反反复复地科学引导和细致耐心地帮助。此外,别无他途。
“引导”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即春雨润物般的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要允许学生说“不”,尊重学生的感情和意见,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和讲究教育方法,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当然,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总结和学习教育的艺术和方法。
在班级整体工作中,班主任教师要特别注意在热点问题上的引导。青少年学生处于思想感情活跃期,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和方法、有自己的追求和爱好,并且他们的思想感情极富“传染性”。班主任要处处留心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他们的热点问题,积极引导教育,既可防微杜渐,又是难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契机。比如他们的追星热、言情武打小说热、某一种玩具热、游戏热、某一电影电视剧热等等,班主任老师都不可视而不见,首先要想到的是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正确认识社会、认识生活。
在学生个体教育中,班主任老师要特别注意难点问题的引导教育。学生个体都是活泼可爱、具有特殊性的,每个学生都可能会出现自己的困难和问题。如因父母离异等家庭问题在孩子身上留下的阴影、如因一时疏忽大意犯下的过错、如因学生的固执偏见而焦虑困惑、如因学生的身体心理疾病而缺席等等,班主任老师要善于发现难点问题,善于寻找解决每一个难点的特殊钥匙,这样才能成为班级更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成为他们学习成长的真正引路人。
没有个性的存在,就没有鲜活的人的发展,就没有创造性人才的出现,就是教育的失败。班主任老师在处理班级或学生工作时,要始终坚持尊重学生个性、积极发现和充分培养学生个性,万万不可千篇一律地规范和要求。在这一点上近来不断发生的教育悲剧,已经留下很多遗憾。班级管理中过分强调统一性,扼杀了孩子们的许多个性幼苗,使孩子们胆小怕事、唯唯懦懦、没有主见、没有独立的思想。学生没有独立的人格,还谈什么成才发展。
教师仅靠“看”、“管”、“压”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师必须清醒面对今天的教育形势。这是一个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都离不开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土壤。学校生活是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班级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成长环境,所以,每一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都要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这不但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呼唤,更是创新教育的呼唤,更是我们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