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古典老师超级个体专栏时,发现有一个问题问到了我的心里,这个问题是这样的:8-2讲不要用直线型精力管理方法,不要等电量耗尽了再来休息。而8-3又讲锻炼精力要像锻炼肌肉一样做到力竭才能增长得更快……“不要耗尽电量”和“要力竭”这二者之间的度怎么把握?
古典老师说,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精力有没有觉察、有没有主动休息和恢复。
主动觉察精力极限,快速休息恢复,是让精力增加的关键。
这让我联想到正在练习的冥想。我觉得冥想就是一种可以很好管理精力的方法。冥想通过关注呼吸,练习专注的能力。虽然思绪飘散,但你能觉察到,再把他拉回来,回到关注呼吸上来,这样慢慢就变得容易觉察到自己的状态,在大脑只关注一件事时效率最高,能耗最少,也容易恢复精力。很多业界大咖们都十分推崇冥想,是有很深的道理的。这无关宗教信仰,而是一种生命的哲学。我练习时间不长,只坚持了每天15分钟*70天,但也感受到了一定改变:晨起冥想,一整天思路清晰,心情好。用冥想代替午睡,休息效率更高,下午工作干劲足。睡前冥想叶则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冥想还有助于平复情绪,缓解紧张情绪,舒缓工作压力…还让我学会关注当下,不要想得太多,不要纠结,做就对了,也提高了自己的行动力和效率。规律地运动可以提升精力,改善情绪,增加自控力,而冥想和运动一样都是提升自控力,管理好自己精力的有力工具。
最后古典老师提醒我们:
最好的精力管理是少做——要聚焦那些“less but better”(少却更优)的事。做重要的事,做一点能带动全局的事,也是精力管理的一部分。高手看概率,新手看一局,要懂得用局部的“失败”,换取全局的成功。
最好的精力管理状态,是一种“不用力”的状态。感到困了、累了,其实是身体已经发出信号,再去调节已经有些迟了。所以最好的状态是自己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
所谓坚持,是坚定的“持有”。“持”字很值得琢磨——不是扛、不是顶,而是“持”这样一个半放松的状态——太用力的人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