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心能共振:激活“信仰型组织”的拓荒之力》
第二章 企业经营、管理中隐匿的人性规律
2.3 把握人性规律,整合“价值网”(内三层,侧重价值观)
一、价值连结
将物质、权力、荣耀作为价值取向的人为数众多,他们尚未做过内在审视,尚未看清暗藏在自己潜意识里的价值逻辑对自我、人生会有怎样的影响,因而尚于“存在层面”追逐价值……很多企业员工就业入职,都带着这样的心理动力。
这种情况不利于企业发展,但引导员工改变须循序渐进,不能无视员工真实需求,更不能压抑人性、脱离实际。
价值连结,是尊重员工真实的价值取向,慷慨给予——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发展空间,尊重、信任、鼓励……当员工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价值时,自当充分给予员工物质奖励,满足员工需求,无论员工的价值取向……仍限于“存在层面”或已到达“发展层面”。
这样一来,将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乃至客户价值绑定在一起,员工有动力为自己努力,就会有动力为客户努力、为企业拼搏。
(一)“激励方案”与“归属氛围”
价值连结,需要切实可行的“激励方案”,更需要充满人文关怀的“归属氛围”。
一些重视管理的正规化企业,会为员工提供愿景规划(生涯规划)、奖励、福利、上升通道及相对稳定的人文环境,员工在企业里有归属感、自主性,清楚知晓“只要努力工作,便有机会获得更多价值”,如此,企业和员工便达成了基本共识。
激励方案——激励方案亦是考核方案,既为员工提供了满足现实需求的路径指导,又为管理者提供了考核依据,从而让工作安排及价值分配更加合理。
目前,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激励管理方案有很多,例如:关键成功因素激励、股权激励、产值/价值量化、平衡记分卡……以及将于第四章分享的“双评考核”中他评部分,等。借助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不难实现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绑定。
企业有责任满足员工的现实需求,同时,员工也必须凭借个人努力为企业创造价值,进而才能为自己赢得价值。企业与员工是利益共同体,共荣共损的价值连结须通过激励方案令员工有切身之感。
归属氛围——企业须注重人文关怀及基础能量场建设,为员工的基本心灵需求提供无偿支持,令员工在企业里获得归属感,如此才能安心工作,发挥所长。
与激励方案不同,企业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理应是没有条件、无需回报的,对员工的“存在”给与无条件的尊重、信任、接纳、重视,信人所长、容人所短,才能令员工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归属。
来自决策者的信任、接纳必须出自真心,必须体现在各层管理者设身处地的态度里。
企业对客户有真诚的利他之心,才能收获客户由衷地信任,建立起品牌;同样,管理者对员工有真诚的利他之心,才能收获员工由心的归属,建立起团队。
当一名员工对自己所在的企业有了归属感,才会认同自己作为企业一员的社会身份,由衷感受到身份带来的自豪感、荣誉感,与企业建立起紧密连结,荣辱与共。
“价值连结”是“价值升华”的基础,接纳员工真实的价值取向——真实的物质需要、情感需要,慷慨给予,才能与员工建立连结。有了连结,才能引导员工成长,升华价值取向,提升付出意识及能力,从而能够为同伴和组织着想,为客户价值努力,与企业共担使命、共赴前程。
企业不能忽视员工的真实需要,因为,倘若员工需求不受重视,员工将感受不到自己跟企业之间有那么深的连结,亦不会接受企业的价值导向,就算领导者表达的道理是对的,员工也不会买账。
管理制度混乱时,职场关系也变得微妙、复杂,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人心难安。人格稳定、心理力量强的员工,或许可以自行消化管理问题引发的压力困扰,甚至自我突破,获得成长;但人格不稳、心理力量弱的员工,将陷入惯性困局,受压力制约,个人价值难以发挥。
一旦企业归属氛围遭受大面积破坏,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波及,越来越多的冠军鹰、呜呜羊、贪吃蛇、熊长老在压力下蠢蠢欲动,那么,负面影响升级,组织系统动力将一片混乱。
届时,那些人格稳定、有能力在挫折中成长的员工,也会另寻他路,因为这样的员工是不缺少机会的,何况,一个动力混乱、运行低效的组织,对他又能有什么吸引力呢?!
做人的工作,需要了解人性。
想引导他人接受新观念、打破限制性的心智模式,须先行接纳他人的需求及真实感受,要充分给予对方理解、信任(注意:无条件理解、信任他人,并不等同于认可、鼓励其行为,第四章详述),这样受导者的心才会感到安全,进而愿意敞开心扉,听取建议,接受引导。
朱熹曾倡导“存天理,灭人欲”,但灭人欲引发的后果只会是巨大反弹。想令人心善存天理,须对“人欲”妥适安置。
(二)唯德是举
信人所长,理应容人所短。但须注意,企业容人须有“度”,过犹不及!
一方面,人的现实需要应该被妥适满足,企业须做好“激励方案”,充分给与员工与其创造性匹配的物质财富,同时大力营造“归属氛围”,充分给与员工信任、接纳、支持——充分建立价值连结(先跟);但另一方面,心态上又不能过分激发,不能鼓励员工过分放大欲求,而是要鼓励员工为人生勇敢成长——转变心态,积极推进价值升华(后带)。
老板给,须慷慨;员工争,不鼓励。
在一个组织里,追逐物质利益的心态(贪吃蛇)不能过分激发,否则贪念骤起,大局必失;追逐权力(冠军鹰)的心态不能过分激发,否则恶性较量,纷争不断;求重视、求关注的心态(呜呜羊)也不能过分鼓励,否则企业将形同幼稚园,情感匮乏的稚童们争宠、生怨,总是嗷嗷待哺。
企业是有目标的组织,需要吸纳更多心智成熟的人,共同完成使命。因而现实中,不肯面对人生功课、不够强大成熟的人总是难逃被企业淘汰的命运。企业是有选择权的,必定会把更多资源留给那些值得企业培养、重用的人。而这样的人有哪些特点呢?
稻盛和夫强调,对人的选拔任用,要看品德。
假如可以把品德量化,然后查看人群的品德数值,那么在正态分布的曲线图上,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多数人的品德数趋向中间值;少数人数值较低,在低分端;还有少数人数值较高,在高分端。低分端是要被淘汰掉的;高分端重点培养;中间段文化熏陶,他们是需要大力带动、影响的对象。
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须靠使命驱动,而对使命的认知须内化到人心,实现价值取向升华,方能转化出使命动力。
针对人际关联复杂的“价值网”进行价值整合、动力转化,效果因人而异——即:使命最终能否内化到人心,除了看企业文化的建设力度,还要看组织成员的个人品德。
贪嗔痴念过重、欲壑难填的人(品德曲线低分端)枉顾使命,这样的人,其心理需求几乎全靠外部不停给予,“价值连结”远不足以填满他们的“匮乏”。一旦不如意,触及其安全感,便会行事激进、不顾大局,他们自有一套鹰、蛇、羊、熊长老的价值逻辑,不但不肯成长,还会用自己的思想影响他人。若将其放置于企业高位,在心态不稳时散播负能量,将会对系统造成极大程度的负面影响。这样的人不容易升华价值取向,须小心任用或尽早淘汰。
心性安稳,胸怀开阔的人(品德曲线高分端)有更大的心智格局,他们敢于直面问题,也擅于理解分歧,他们习惯于专注过程,有责任心,目光长远,更能体悟到使命的意义。价值连结是为了让这些品德贵重的人,感受到企业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更能放开手脚发挥潜能。若企业将这样的人放于领导岗位,发挥自身影响力,便能引领更多组织成员升华价值取向,转化内心动力,共担使命。
稻盛和夫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信,两家公司皆列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得益于稻盛和夫的用人哲学及组织培养。
第二电信创立不久,稻盛和夫选用一位在当时并不起眼的人出任社长,因他看得出此人品德贵重。而候选人中另一位才能、业绩出众的人,稻盛和夫授其股份,在金钱方面予以优待。
两个人,一位在价值连结中,对其偏重金钱优待,只因此人尚未完成价值取向升华,尚未有足够的使命感;另一位在价值连结中,对其偏重职位晋升,因为有使命感的人重视“发展层面”的价值和意义,把他放在系统更高序位上,才能影响更多人,点燃更多人。
领袖之德,就是领袖的使命感。使命感不是拍拍胸口就有的,心性尚未成熟的人,存在感不足、安全感低,执着于外求,却填不满内心的匮乏,这样的状态根本扛不起使命。
品德越厚,安全感、存在感越强,匮乏感越低;反之,则德不够厚,不足以匹配高位。
“价值连结”要因人而异,因为不同的人价值取向不同。
对厚德之人来说,价值连结须偏重意义、偏重人生发展层次。他们更在乎企业能不能为自己提供完善个人能力、实现人生意义的平台,他们很容易在使命、在助人利他的层面上与企业达成价值共识,因而不需要再对他们进行价值升华,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已然是升华了的。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价值连结须偏重现实保障,偏重存在层次。要令大家放心,信任组织会无条件给予员工信任、接纳,给与足以匹配员工付出的物质回馈,合理的财富及人文需求会充分满足。
唯独“晋升”须谨慎,重要的管理岗位,不能留给“拜权者”,而要留给“厚德者”。因为,厚德者注重大局,只有他们才能带动、影响更多人进入到下一个境界——价值升华。
备注:
新书初完成(21.5万字),边打磨最后一稿,边日更分享,待后续出版。请莫私节选,尊重原创!
陆续上传,链接:新书《心能共振:激活“信仰型组织”的拓荒之力》 - 文集 - 简书
有职场背景,对“企业文化、组织行为、心理学于企业场景下实践应用”感兴趣的朋友,可添加微信:shuiyan_7(备注清楚),够15人,便建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