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课堂教学改革,千变万变,唯一不变的是让学生学习增值。增值的指标有4个:
1. 怎么让学生更想学;
2. 怎么让学生更会学;
3. 怎么在同样的时间里学得更多、更好;
4. 怎么让学习更有意义。
什么是更有意义?就是不仅现在有用,将来还有用,对自己的发展,对自己今后的生活都有用。
教师那么认真备课,为何学生还没学会?
为准备一节公开课,教师往往会花许多时间做视频、找资料。我曾见过,一个课堂导入搞了4项活动。教师不认真吗?很认真,甚至太认真了。到底是找资料重要,还是让学生学会什么重要?这就是教学目标问题。
如果一堂课目标不清,就相当于女士逛街,没有明确目标,结果,东西买了不少,但真正想买的却没买一件。我们的课堂应像男士逛街,从家里出去的时候就想清楚了要买什么,甚至什么牌子都想清楚了,直奔那个店,买了就回家。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目标清楚之后,教师不要先思考教学环境,要先思考评价任务,就是怎么知道学生已经学会了,何以知道学习目标达成了。教师必须注意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的匹配性。以前的课堂,许多教师是前35分钟上课,最后5分钟做练习,号称“堂堂清”、“堂堂巩固”。教师在学生做练习时发现了问题,想解决却到了下课时间。如何解决评价的及时性、有效性问题,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
就课堂活动而言,一定要与学习目标匹配。我们要清楚,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意识不到这一点,经常发牢骚:“这个题目我在黑板上都讲过三次了,结果考试又做不出来。”最后归因为学生“笨”、“不努力”。
一堂好课,学得好才是真好,教得好不是真好。教师教得好,如果学生没学,就等于无效教学。所以,就一节课而言,我们要关注学生有没有明白,不是教师有没有讲完。当教师关注怎么教时,课前准备出来的只是教案,比如设计几个环节、创设什么情境等,创设情境的主体是教师;当教师关注学生怎么学时,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出来,这叫学案,将学生真正当作推进教学的主体。
怎么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什么叫学习?学习就是在原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经历一个体验过程,形成新的经验。人生下来都是会学习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学习。既然人生下来都会学习,为什么还需要教师呢?教师是干什么的?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更想学、更会学,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有意义。
怎么促进学生学习?怎么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关键是信息的自我转换。在信息社会,课堂根本不需要教师传递信息。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实现信息的自我转换,加工信息、理解信息、评价信息、应用信息,反思自己的学习。教师的作用不是在前面传递信息,而是在后面保证学生实现学习信息的自我转换。所以,教师不要只停留在传递信息的层面,教师的专业形象不能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本书、一个PPT。
课堂教学改革,千变万变,唯一不变的是让学生学习增值。增值的指标有4个:一是怎么让学生更想学;二是怎么让学生更会学;三是怎么在同样的时间里学得更多、更好;四是怎么让学习更有意义。什么是更有意义?就是不仅现在有用,将来还有用,对自己的发展,对自己今后的生活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