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扰乱事件和两扇门。
扰乱事件
故事的一开始,我们都会介绍一名角色,他过着特定的生活,这就是他的起始点。除非有事逼他改变,否则他就是过着这样的生活。那么读者就会觉得很无聊,因为读者对变化和挑战有兴趣。
因此,在第一幕的开头,必须有事情打乱现状,一定要发生什么。扰乱事件不一定要是严重的威胁,只要打乱主角平静的日常生活就可以了。
比如:
半夜打来的电话。
老板把主角叫进他办公室。
车子在路上抛锚了。
孩子去医院了。
妻子留下了一封信,要离开主角的生活。
从结构来看,第一个扰乱事件要引起读者的兴趣,暗示下面要讲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个人的感觉,就是在开始要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当这些情节完成以后,你必然走到了第二幕,那么怎么从开头进入到中段呢?我接着说,两扇门的技巧。
两扇门
怎么从开头到中段,再从中段到结尾,重点就在于转变。这两次转变可以想象成“无法折返的门”,这样会更好理解一点。
无法折返代表这一种事件发生后,必须让主角往前走的力量。所有的人都渴望安定,我们笔下的角色如果没有力量的推动,他无法顺利抵达第二幕。所以,你必须把他赶出平静的生活,促使他面对冲突,而且无法离开回到过去。
那么第一扇门和扰乱事件的区别是什么呢?重点就在于无法折返。
举个例子,妻子留下了一封信,要离开男主。只能算扰乱事件,男主可以打电话给妻子,可以让父母出面,这些都有各种方法处理。但是当男主和妻子沟通后,妻子拒绝了他。那么才算是第一扇门开启了。
当然,也有读者会说,那我要写的就是一个丈夫挽留妻子的故事,不是也是折返吗?我个人理解就是,你这个是通过奋斗再回到原先平静的生活,而不是说发生了事件不努力就能自动平复的情况,不算折返。因为你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表述,完成了冲突的整个过程。
另外,敲小黑板,第一扇门的发生应该在整部片开头的四分之一处。前面的冲突写太多,就容易头重脚轻,或者虎头蛇尾。我的《小道士故事||道心何求》就出现了这个情况,前面铺垫很多,等到中段的重点又写不出,只能大致写完,整篇文章的结构设置就很不合理。
想从中段进入结尾也必须发生一件事,这件事要促使这个结尾的,也就是你要的大结局的完成。
比如我刚才说的妻子离开丈夫,那么在中段里我们肯定写了许多丈夫挽留妻子的桥段。如果我们要安排妻子最终回归家庭,那么必然有一个事情发生,促使她下决心回来。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二扇门。
同样,这时候,故事也只剩下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了。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然后我给大家留了几个小问题,大家可以尝试着思考一下:
1、选几篇故事,研究这些作品的三幕结构。特别注意:
什么时候出现了扰乱事件?什么时候出现了两扇门?
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很无聊,问下是为什么,和结构有关系吗?
2、如果你现在打算写一个故事,不妨画出你的情节结构图,写出你的扰乱事件和两扇门发生的位置。看看这样写,对你的作品是否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