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孩子语文考了91分,数学90分。当他打电话告诉我时,我正在上班,听到后特别开心,心想:孩子平时没怎么让我费心,考的还挺好。我喜出望外的和同事们分享着孩子的成绩,叙述着孩子各种爱学习。但等我知道了班级排名时,顿时呆住了,感觉到前所未有过的胸闷。因为在这之前,我并没有问过他关于其他同学的考试成绩,我不想以后因为分数给他带来压力或者心理负担,所以我不问,也就等于不强调分数。
班级45个学生,语文平均分是97分,数学是98.5分,而他却是班级最后一名。知道后,我并没有告诉他,表面上仍然像平常一样若无其事,其实内心早已翻江倒海。
我思考着,思维快速地搜索着,试图找出原因。孩子平时放学回家,玩一会就准时写作业,不懂的知识或者不认识的字,会及时发视频给我,我们一起讨论正确的答案,知识点没有留下死角。并且平时我和老师沟通的过程中,老师也说孩子听课认真,回答问题积极,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而且我把错题又单独写出来,念给他听,他也都答对了。这样一来,着实让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于是,我想到了班级其他孩子的家长,得向她们讨教一下教子经验,暗自想好。因平时忙于上班,没有和其他家长接触过,只能让孩子主动找同学玩了。经得一些同学的同意后,我们暂定了几家,一起高高兴兴的挨家去玩。就这样,三天后我找到了原因,明白了差距,原来是阅读,是阅读让孩子的成绩有了鸿沟。其他同学平时都有阅读的习惯,每家都有厚厚的藏书,有的已经读过几十本绘本或者故事,有的甚至读过少儿版的名著。我很惊叹他们的识字量,更惊叹他们的耐力和实力。但这些我并没有告诉孩子,不想让他觉得他有个爱比较的妈妈,去同学家就是去玩的,没有其他。但我自己知道,这次是去学习和成长的,知道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没有及时辅导孩子独立阅读。
儿子自从会说话起,我和他爸每晚都会轮流读绘本,念故事。他上幼儿园时,能够把喜欢的简短故事讲给喜欢的小朋友听,老师们也特别喜欢他的能说会道。稍微大点,我们就用手指着字,一句一行地念,他特别喜欢,如果有一晚没念,他就会一直闹,直到听到故事为止。尽管听了很多故事,很多书,但从这半年来看,似乎并没有派上用场,他依然不认识课本以外的汉字。于是出现了其他同学认识的字他还不认识,考试题目上的汉字认不全,又不敢问老师,就这样他的成绩和同学们拉开了距离。
一年级的内容是浅显易懂的,因为不认识汉字而丢分,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事,并不妨碍以后的学习。我不觉得生气、慌张了,觉得那些汉字早晚会认识,不急于这一时。反而急起另一件事,那就是阅读。自己读和听别人读相差甚远,吸收的知识也各有不同,我得想办法让他摆脱依赖,自己阅读,并爱上阅读。详见下一篇文章《孩子,我有办法让你爱上阅读》。